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高岑边塞诗的异同.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语言文学对比研究之 论高岑边塞诗的异同 [摘要]边塞诗繁盛于盛唐时期,这一时期军事、经济力量都已发展到了顶点。在这种气氛下,一部分向往功名的文人学士把跟随边将出征作为仕进的一个重要途径。他们除了谋求官职外,还写了大量颂扬边塞战争和同情下层士卒生活的诗歌。高适和岑参是唐朝发展到极盛时期最著名的两个边塞诗人。两者都以边塞诗闻名,高岑并称始于杜甫的诗《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 [关键词] 生平 相同点 不同点 联系 一、1、高适的生平:高适(702?—765),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仓县)人,客居梁宋。少时贫困,20岁曾西游长安,本欲直取公卿,却失望而归。后北上蓟门,漫游燕赵,想立功边塞。仍未有出路。又漫游梁宋,过着“混迹渔樵”的流浪生活。天宝三载与李白、杜甫在齐赵一带饮酒游猎,怀古赋诗,结下了亲密友谊,成为文坛佳话。天宝八载,50岁方由张九皋引荐,举有道科,任封丘尉,不久辞官而去,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掌书记。安史乱起,为肃宗所器重,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侯,成为唐代官位最高的诗人之一。有《高常侍集》10卷。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人,祖籍南阳。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两任州刺史。但父早亡,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此后10年屡次往返于京洛间。后北游河朔,天宝三载30岁中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中掌书记,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随封常青出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得封之赏识。至德二载入朝任右补阙。代宗时,一度任关西节度判官,后出任为嘉州刺史,罢官,卒于成都宿舍。有《岑嘉州诗集》,存诗403首。 , 看取宝刀雄”;“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志存高远。岑参“小耒思报国,不是爱封侯。..早须清黠虏, 无事莫经秋。”“万里奉王事, 一身无所求。”“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男儿感忠义,万里忘越乡。”“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意气豪迈。他们都抒发了报国立功的豪情壮志。但由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与差距,他们也有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感叹:“谁怜不得志, 长剑独归来。”“早治安边计,未尽平生怀。”但他们并未因此而放弃对理想和抱负的执着追求,报国立功的情怀始终支配着他们的行为和创作。 3、歌颂边塞将士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如高适《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士兵们“铁衣远戍辛勤久”,远离家乡和亲人,即使是妻子儿女哭断肠,仍然义无返顾地走向战场,是他们无情吗?不!因为这是在“破残贼”,是在保家卫国。爱 国主义是催促他们踏上征程的动力,激励他们奋勇杀敌的号角。战斗的条件异常艰苦,“山川萧条”“大漠穷秋”,他们依然斗志昂扬,英勇战斗。将领的指挥无能和草率轻敌,导致士兵身陷重围,使得“力尽关山未解围”,但他们没有放弃,仍然“杀气三时作阵云”,欲与敌人决一死战,以死殉国:“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岂顾勋”再一次升华了士兵的爱国境界。岑参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等,是抒写这一主题的名篇。这些作品着力描写边塞广漠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乱石走??”的恶劣环境和奇险战况,描写将士们“风头如刀面如割”的艰苦生活以及敌势凭陵和唐军千旗万鼓、惊天动地的军威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歌颂了将士们浴血战斗、死节不顾身的英雄气概,突出表现盛唐边塞将士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主题。 高岑二人虽俱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然二者的边塞诗同中有异,异中存同各有其特色。 三、高适诗岑参诗的不同点 1.高适的《燕歌行》自始至终都弥漫着苍凉的气氛,充分地表现了悲壮的风格特征。这首诗描写了东北边境战争的情况及军中将士苦乐的悬殊,表现了作者对长期在战场上流血苦战的广大战士的深切同情,抒发了对边将沉湎于歌舞、过着骄奢淫逸生活的愤懑之情。诗人在作品中倾注了鲜明的爱憎情感,加重了全诗沉郁苍凉的格调。 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描写了将士出征敌虏的情景: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写出了将士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表达了敌虏必败、唐军必胜的自信,同时诗中又突出大漠风沙:“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岑参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奇丽、壮观的景物,表现出语言独具匠心的特点。 2、岑参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高适描写对士卒的同情 岑参的作品主要反映了民

文档评论(0)

yxud4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