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让之印风的来源及其影响.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让之印风的来源及其影响.pdf

一:吴让之印风的主要来源 2:篆书书风的确立是吴让之印风形成的主要来源。 1:汉印的悉心模仿为吴让之印风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清代中叶以后,篆刻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印从书出的 汉印是古代印章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达到了最成熟的阶段, 新方法,其首要的代表人物当属邓石如,其得意弟子包世臣在《艺 它以庄重典雅的面貌,成为后世历代印人师法模仿的典范。汉印成 舟双楫》中推其为“篆书第一”固,吴让之的篆刻和书法都用邓石如 为绚烂的明清流派得以发展成熟的重要基础。汉印的风格所体现 的篆法,是晚清最有成就的艺术家之一。如果说汉印的学习使吴让 的方正、平和、博大等特征与中国古代艺术中占主导地位的审美思 之的篆刻技法有了扎实的基础。那么邓石如以书入印的思想却促 想是一致的。自元代吾丘衍、赵孟颊提出复古主义的印学主张,明 使他的篆刻艺术风格走向了成熟。独成一派,达到了书与印的完美 清印人或云“印宗秦汉”,或云“印宗汉晋”,其核心都是师法汉印的 结合。其书法受邓石如的影响较大,潇洒浑朴,功力极其深厚。他的 风格,都是把师法汉印做为基本准则。“学印不宗秦汉非俗即诬”⑨ 篆书线条婉转流利又刚健圆劲。他在篆刻上也有新的开拓,流利畅 大多数有成就的篆刻家都曾以临摹汉印作为入门的途径。无怪乎 快、刚健婀娜的印风,点画朴实、灵动,布于印面,古朴大方,神采动 明清印人把秦汉比作“寻山之有昆仑,问水之有星宿海也” 。。据记 人。是迥异于浙派的一种新尝试。并能将书法的篆法很好运用到篆 载吴让之在十五岁的时候就见到了汉印并从中受益匪浅。同治二 刻当中,稳健的小篆结体,虚实变化的恰倒好处,在平稳中求奇,书 年(1863),魏稼孙来访,离泰州前,还手拓《吴让之印稿》一部,由吴 法上的这些特点在其印的章法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邓石 让之亲自作序。在序中说:“让之弱龄好弄。喜刻印章。十五岁,乃 如的白文印尚在以书入印的探索阶段,那么吴让之的白文印则是 见汉人作。悉心标仿十年。凡近代名工。务求肖乃矣。又五年。始 将汉印的技法与篆书风格完美的融合,是书印合一的典范。其“得 见完白山人作。尽弃其学而学之。”吴让之年轻时,摹仿汉印下了十 者宝之”(图示五)印,唐醉石跋云:“书徽藏让翁印昔以百计,乱后 年的功夫,是他一生治印的功力所在。“始见完白山人作,尽奔其学 犹存数十纽。此印篆法圆浑,系让翁晚岁精品。丙成冬日,醉石记于 而学之”,这并不是说吴让之放弃了汉印的学习而完全继承完白山 海上。”咸丰四年(1854),临《西狭颂》卷跋语:此碑纯篆法。正是隶 人的风格,而是在汉印的基础上,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法,最终形 体。与分异处。在波发不出锋。窃尝论古今书家,皆本乎篆。石鼓 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在居住泰州的十年中,曾为友人姚正镛、汪 峄山而下。变为隶体,开母石阙等刻是也。又如孔季将诸碑。则势 望、岑仲陶、陈守悟、朱筑轩、徐东园等刻印数百方。仅他为岑仲陶 相背,入背也。故日八分。钟王辈为楷。今隶也。观北朝体。多未 刻的印就有百方之多。其白文的章法,传世的印章可以看出,吴让 尽如今隶。正如初唐诗接齐梁格调。未尽平仄相粘也。用笔穷源秦 之的印章当中受汉印的影响最大的,当属白文印。如:“吴熙载印” 汉。有散有聚。共述分条之旨见。慎伯师约之日。交清方圆平直。 (图示一)“熙载之印”来源于汉印,布局不求均满,笔画疏处任其留 则草书无缭绕之病。正谓此。静泉上座学书于海云。得其秘密。余 红,吸收其质朴而运之以飞动。(图示二)“姚正镛字仲声”(图示三) 又申此说。存参可耳。咸丰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熙载。(临西狭 等界格吸收秦至西汉时期界格的处理方法,文字形态以小篆为之, 颂卷识语。荣宝斋所藏。)可以看出,吴让之在汉碑上面也下过很大 结体趋于整饬。而在借鉴邓石如的风格之后,在印章上,他不同于 功夫,并对篆书学习予以肯定。以书入印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