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浮游幼虫.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浮游幼虫

1.藤壶的无节幼虫发育成腺介幼虫后,便沉到海底各种底质(包括岩石、石砾)和海上各种物体(如木头、浮标、码头、船舶等)上爬行。当碰到底质表面粗糙不平,或有凹陷及沟的地方,就停止爬行,并开始附着。它们特别“喜欢”附着在和它同种的成体密集的地方。Cameron (1974)认为,这些成体的外表皮可能分泌一种化学诱导物来吸引幼虫的附着。选择粗糙不平或有凹陷及沟的底质来附着,除藤壶的腺介幼虫外,还有一些其他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的幼虫,如霞水母的浮浪幼虫,帚毛虫(Sabellaria))的担轮幼虫等。但棒媳(Clava)的浮浪幼虫则选择光滑的底质上附着。 2.实验表明,贻贝的面盘幼虫首先选择丝状或线状底质(如丝状藻类)附着。据观察(Bayne,1965),面盘幼虫对不同丝状底质还有选择性。如果给予丝和尼龙,幼虫在丝上附着较多。这一研究结果。对贻贝养殖有一定指导意义。 3.螺旋虫(Spirorbis)的后期担轮幼虫常附着在各种藻类上,而不同藻类却有不同种的螺旋虫幼虫附着。如北方螺旋虫(S. borealis)的幼虫附着在墨角藻(Fucus)上;珊瑚螺旋虫(S. coralline)的幼虫附着在珊瑚藻(Coralline)上;岩螺旋虫(S. rupestris)的幼虫附着在石叶藻(Lithophyllum)上。这个例子显示各种螺旋虫的幼虫对不同藻类有明确的选择性。 4.纺锤欧文虫(Owenia fusiformis)的的笠状幼虫(mitraia larva) 在没有沙质的底质上不沉降;另一种多毛类(Ophelia bicornis)的幼虫,只选择具有石英沙粒的软沙滩沉落,如伴有泥沙的硬沙摊就不沉落。 综上所述,可见底栖动物的浮游幼虫对底质有一定选择性。不过,是否每一种底栖动物的幼虫都有选择能力,则尚待实验证明。值得提出的是,它们的选择能力随浮游期的延长而逐渐衰退,而选择底质的生理机制也尚欠清楚。 此外,各种底栖动物的幼虫的附着机制显然不同。例如,藤壶的腺介幼虫是通过触角内的胶腺所分泌的胶质附着;而贻贝的面盘幼虫则通过足部的足丝腺(byssus gland)所分泌的足丝来附着的。 (二)变态 幼虫附着以后,紧接着就开始变态,两者关系非常密切。换言之,附着是变态的先决条件。因此,底质对变态也是同样重要。 1.底质是变态的关键 船蛆(Teredo)的面盘幼虫如果碰不到合适的底质——木头,就不能变态。它可推迟变态1周。实验表明(Cullinev, 1975),把船蛆面盘幼虫放入培养瓶中,开始到处盲目地浮游。当把一小块木头放到瓶底,幼虫就立刻下沉到木头上。改为爬行,并很快地附着、变态。如果不放木头而放一些溶解的腐植物质,也能引起幼虫在附着,变态前的同样反应——停止浮游,改为爬行。又如海胆(Melita)的长腕幼虫,如果给予合有沙粒的底质,几天后就会变态,否则就推迟变态;而织纹螺(Nassarius)的面盘幼虫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底质,大部分(约70%)不能变态,并可推迟变态达2周多。如果在培养皿中放一些它的成体栖息过的底质,幼虫的变态率大大提高。 2.影响幼虫变态的因素 (1)温度 加热能加速变态,而冷却会抑制变态。例如,帘蛤(Mercenaria)的幼虫在30℃高温下,整个种群能在5—7d内完成变态,而温度降至18℃,则需16—24d之久。 (2)离子浓度 如多量Cu2+或Ca2+,能加速苔藓动物的双壳幼虫的变态。可是多活的Mg2+或K+ 则抑止变态。 (3)氨基酸含量 某些氨基酸也有促进海鞘类蝌蚪幼虫变态的作用。 (4)其它因素 研究表明(Eckelbarger,1975),帚毛虫的后期担轮幼虫如果受到本种成体分泌的一种胶质(cement)的刺激,就会加速变态。 从上述研究的情况看来,幼虫具有一定的选择底质的能力。这可说是近年来幼体生态学的一个突破。至于选择底质的生理机制,则尚未完全明了,需要作进一步研究。 复习思考题 1.简述浮游幼虫的生态特点和分布特征。 2.影响浮游幼虫附着变态的因素有那些? 左右对称。口位于腹面中央,肛门开口于后端,具有口前纤毛环和口后纤毛环,纤毛环在一定的部位向外突出而形成细长的腕。一般,羽腕幼虫生活几星期后,经过变态成为短腕幼虫(brachiolaria larva),而沉落海底。 羽腕幼虫(bipinnaria larva) 有4对细长的口腕,外侧1对最长、对称,为后侧腕。它们的排列使虫休略呈三角形。口位于底部。肛门开口在三角形顶端的腹面。 长腕幼虫(ophiopluteus larva) 这类幼虫和蛇尾长腕幼虫基本相似,但口腕较多。它们历经几个月的浮游生活,待成体骨骼形成后,才逐渐沉人海底。 长腕幼虫(echinopluteus larva) 身体长圆形,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