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的特点和人际关系的类型.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际关系的特点和人际关系的类型

第六章 人际关系;学习目标 1. 掌握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特点和人际关系的类型; 2. 理解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掌握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 3. 掌握爱情的定义和爱情三角理论,理解文化对爱情观的影响 4.了解亲密关系解体的过程与体验。 ;人是社会的动物,不能离开群体而单独生存。亚里士多德曾说:“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几乎每天都要和他人打交道。 有人估计,个人每天除8小时睡眠以外,其余16个小时中有70%的时间是在进行了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的结果之一是交往双方形成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一旦形成又促进人际交往的深入进行,成为人际交往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基础;该定义包含三层含义 首先,人际关系表明了群体中人与人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它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其次,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的。它既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也有行为成分。 最后,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活动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交往是联系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桥梁,没有人际交往,也就无所谓人际关系。;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就是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这个定义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人际沟通的外层是社会信息的传递; 第二,人际沟通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意识和情感的交流。 人生活的过程就是不断沟通的过程,人有1∕3的时间用于睡眠,而其他的2∕3的时间中,有70℅的时间是在和他人交换信息,甚至一个人的沟通行为已经提前到了胎儿期。当他们还在母腹中的时候,就通过接受父母抚摸母体腹部的方式来实现和父母的沟通。;二、人际关系的特点;从其内容上进行划分,可分为: 人际经济关系、 人际政治关系、 人际法律关系、 人际道德关系、 人际信仰关系 人际文化关系 从其状态上划分,还可以分为: 正常关系、 竞争关系、 协作关系、 障碍与冲突关系 封闭状态关系;(一)人际关系三维理论;在人际关系类型的划分中,以雷维奇(P.Lewicki)的划分方法较有代表性,他把人际关系归纳为如下八种类型;1.主从型;2.合作型;3.竞争型;4.主从—竞争型;5.主从—合作型;6.竞争—合作型;7.主从—合作—竞争型;8.无规则型;所谓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是指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给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人际关系的状态;一般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3、感情交流阶段 人际关系发展到感情交流阶段,双方关系出现实质性变化。此时双方在人际关系上的信任感、安全感已经得到确立,谈话也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多的情感卷入。如果关系在这一阶段破裂,将会给人带按来相当大的心理压力。;第二节 人际吸引 一、导致人际吸引的因素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研究概括出下列一些影响喜欢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 ;1、熟悉 熟悉对人际吸引会产生巨大影响,仅仅只是经常看到某人,就能增强我们对他的喜欢,这就是曝光效应,又称单纯接触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 增进喜欢需要有一个最佳水平的曝光频率,这依赖于个体和情境差异。;2、接近 生活的时空性决定了我们只能与空间距离接近的人有密切来往,距离越接近,交往的频率可能就越高,越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一,接近性增加了熟悉程度。 第二,接近性也与相似性有关。 第三,从社会交换理论出发,人们能从居住接近的人身上以相似较少的代价获得社会性报酬。 第四,根据认识失调理论,人们努力维持态度间的和谐一致以平衡、无冲突的方式组织他们的喜欢和不喜欢。;3、相似 我们倾向于喜欢在态度、价值观、兴趣、背景及人格等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对于相似效应的解释有以下几种: 第一,与我们观点相似的人使我们的观点得到了一种社会性证实。 第二,海德尔的平衡理论认为个体有强烈的欲望要维持自己对他人或事物态度的协调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可以通过喜欢或不喜欢来达到。 第三,对于在重要问题上和我们意见相左的人,我们会做出一些负性的推论。 第四,最后一种解释是根据期望—效价理论得出的,即人们有意见选择在态度和社会欢迎性上与自己相似的人作为伙伴。;4、互补 交往的互补性是指双方在交往的过程中获得相互满足的心理状态。 人际吸引中的互补因素,主要发生在交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