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情感.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的情感

导语:植物也有情感和智慧吗?它们也会思考也有感官吗?如果这是文学作品中的拟人手法则无可厚非,然而近年来,“植物也有情感”的论调却频繁出现在各种科普读物上,用道听途说的故事作为科学结论。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在浩瀚的植物王国中,什么才是真正的秘密呢? 在科学的面具下 抽搐的卷心菜 早在1848年,德国著名学府莱比锡大学里一位名叫古斯塔夫·西奥多·费希纳的物理学教授提出一个观点:“植物也有情感,就像人和动物一样。想让植物生长得更健康,就要经常和它聊天,对它付出关心和爱护。”这个观点出现在费希纳教授所著的《南娜》(Nanna)一书中,但因为当时的费希纳教授处于久病后刚刚恢复健康和工作的阶段,并且他涉及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心理物理学和哲学心理学,所以这个观点并没有引起关注。 后来,最早开始对这个观点进行研究的人之一是印度科学家贾加迪什·钱德拉·玻色,他主要的贡献是在生物物理学领域中关于各种刺激引发的电传导的实证,例如伤害和化学药剂对植物产生的刺激。十八世纪以来,在动物特定的细胞和肌肉中有电位差的发生,已经形成被公众认可的常识,然而关于植物组织中有电现象发生的知识并没有为人们广泛接受。玻色从1900年开始对植物进行试验,他发明出植物生长描记器,是一种测量植物组织电位和形状细微变化(如弯曲、肿胀等)的灵敏度较高的精密仪器,在仪器的帮助下,玻色发现每一种植物和植物的每一个部分都好像拥有敏感的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表现为一种抽搐,和动物肌肉的抽搐一样。有一次,英国著名剧作家乔治·萧伯纳访问了玻色的实验室,这位素食主义者目睹了卷心菜在被煮熟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强烈抽搐,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此外,玻色还发现,植物在令人愉悦的音乐声中会生长得更快,而在嘈杂和刺耳的噪音中生长得缓慢。他还宣称,对于肥料、药剂和毒素的影响,如果植物能建立一个新的标准,它们就能在数分钟之内将这些影响终止,植物能感觉到痛苦,能懂得感情等等。这些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细胞膜电位波动得到的。据玻色所说,一株用关心和爱护的感情照料生长的植物,表现出来的振动和承受痛苦折磨的植物完全不同。虽然捕蝇草、茅膏菜、含羞草等植物引人注目的运动早就有人叙述过,但玻色则在藻类甚至菌类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现象。他说:“这些记录难道没有告诉我们一些普遍且持久存在的物质的特性?在它们之间没有突然的中断,而是有一种一致并且持久进行的定律。”由此他指出了植物和动物组织的电应激性在功能方面的相似之处,得出动物和植物之间存在并行性的结论。 惊恐的喜林芋 玻色的实验终结于这样的结论,然而后来一些研究人员断章取义,借助这些试验的表象和反科学的浪潮,将“植物也有情感”这一观点推向巅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美国公众对于科学的成果逐渐产生了敌对态度,因为某些科学技术的运用弊大于利,对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对环境的污染和依靠科技的战争使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方式来认识我们的宇宙。在这种环境下,一本名为《植物的秘密生活》的书于1973年出版了,这是由美国记者汤普金斯和园丁伯德合著的。书的内容主要依据是对电生理学数据的解释,将植物描述为拥有和人类和一些高等动物才有的精神属性,包括害怕、愉悦、和其他生物进行交流等等。书中极力推崇的实证是一名测谎专家在无意中开始的一系列试验。 这名测谎专家名叫巴克斯特,是美国一名开设测谎仪培训班的专家。1966年2月的一天,巴克斯特突发奇想,将测谎仪连接到办公室观赏植物喜林芋的叶片上,想看看植物叶子的表面电阻是否也同人类皮肤电阻相似,能够随每次的浇水反映出汁液流动的变化。对人使用测谎仪时,能记录下不受控制的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主要是出汗),这种反应常常和说谎及其他情绪障碍有关。记录的方法是测量两个独立的表面电极间皮肤电阻的落差,这种现象被称为心理电流反射。植物叶子中水份蒸发量的增加应该降低叶子上下层表面之间的电阻,从而也能引起记录图形的变化。这似乎是一个合理的开端,然而当巴克斯特看到曲线图时却惊奇地发现,曲线图显示的图形和人在接受测试时,由于受到压力而情绪变化产生的图形非常相似。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巴克斯特开始研究植物的其他反应。他决定要烧掉这株植物的一片叶子,当他一边在心里盘算这件事情一边找火柴的时候,没有移动这株植物,甚至碰也碰它一下,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曲线图上的图形出现了剧烈的变化。巴克斯特在惊讶之余推断,是自己想要烧掉叶子的想法通过某种途径激起了植物的恐惧,他想要证实这一观点,如果他是正确的,那么植物不仅能感知环境,还能感知到一个人对它的意图并且做出反应。于是巴克斯特开始反复地进行这样的试验:划燃火柴站在植物面前,或者在心里冥想要烧掉这株植物。他得到的图形分为有反应和没有反应两部分,不过他没有更客观地分析是否是水在输送过程中使植物某些部分的电阻产生了变化,也没

文档评论(0)

alla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