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论述类文本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 江苏《考试说明》对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了统一要求 论述类文本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从选材上看,选文比较偏重名家经典。从考查内容上看,均涉及对语句理解、信息筛选、文意把握、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等能力的考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2014年江苏省《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涵盖文学类文本和非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包括说理散文、杂文、论文、评论等”。论述类文本增添说理散文,这点应予以高度重视。 题:(2013·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18分) 15.文章说“立功”与“立言”是通向“名声”的两条大道,请简要分析二者的主要区别。(6分) 参考答案:立功的影响是有限的、易逝的,立言则是无限的、永存的。立功要靠机遇,立言则无需机遇。立功很实际、易被理解,立言要靠诸多判断的累积、不易被理解。 16.文章最后一段说“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又说“名声并不代表价值”,二者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不矛盾,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表述。前者是指真正的名声依赖其内在价值。后者是指因缺失条件而未获得名声的人,其内在价值同样不朽。 17.我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说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立德”是指树立圣人之德;“立功”包含功业和声名;立言则指创立学说。我国传统文化认为立功优于立言;叔本华则认为立言优于立功。但它们都强调“德”的首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还应表明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Ⅰ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 考点透视 概念的表现形式为词或短语,对概念的考查主要从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进行。概念的内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根本标志。在逻辑学上,概念的外延是由概念的内涵决定的,是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涵盖了具有某种特有属性的全部事物。概念的内涵与概念的外延成反比关系:内涵越少,外延越大;内涵越多,外延越小。 所谓“重要概念”一般指:①体现作者意图、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②对文章结构起总领、照应或过渡作用的词语;③表现作者感情倾向的词语;④反映深层次含义的含蓄的词语;⑤作者反复强调的词语;⑥使用了修辞手法的词语;⑦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⑧概括性极强的词语。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一般的答题模式为: 第一步:找出考查的概念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 第二步: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找准概念所涉及内容的位置和范围; 第三步:根据语境,理解概念的含义,并整合相关信息来作答。 典题例析 例:(2010·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17.作者所说的“静趣”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静趣”是指心界的空灵(或“摆脱物界的喧嚷”),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 3.层层概括突破。有些文章的主旨比较含蓄,难以把握,只能在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获得相关文字信息,层层概括,综合归纳,反复筛选,然后运用准确、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4.挖掘隐含信息突破。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在文章语境中表达出来的,而一些关键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往往既有表层意义,又有深层意义(即隐含意义)。只有把语言的深层意义挖掘出来,才算是真正理解了阅读材料;全面吃透作品的含意,才能准确归纳和概括文章内容和中心。隐含信息有时还体现在注释、说明或情景材料中,要学会借助这些信息来答题。 典题例析 例:(2012·江苏卷第15题,文本《笑的价值》见第173页)文章中“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笑可以使人与动物相区别,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笑可以揭示人的本来面目。 题:(2009·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5分) 16.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黄永厚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6分) 参考答案:①对绘画艺术的毕生追求和热爱;②丰富、传奇、坎坷的人生经历;③涉猎广泛的阅读;④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与思考;⑤独特的生活态度。 四、(无锡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1.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本文作者的论述思路。 参考答案 首先,从网民对城市口号的反感嘲讽这一社会现象谈起,引出下文对城市口号与城市文化关系的探讨;其次,分析城市与文化的关系,提出历史名城都有市民与城市共享的独特的城市文化价值观;最后,分析中国有风格的城市文化消失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2.根据文本,请分析当前令网民反感的我国某些城市口号的弊病。 参考答案 ①缺乏鲜明独特的个性;②大而无当,缺乏文化积淀;③不能代表大多数民众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福建理数解析版.doc
- 2015秋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5秋人教版九年级英语课件Unit_6_When_was_it_invented?Section_B_1(1a-1e).ppt
- 2015最新: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课件.ppt
- 2015秋季7年级精英班PPT(Lesson3).ppt
- 2015秋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6《Travelling around Asia Reading》课件 (新版)牛津深圳版.ppt
- 2015秋人教版九年级英语课件Unit 4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Section A 1.ppt
- 2015考研英语-784句搞定大纲词汇.doc
- 2015苏州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调研测试 讲评 韩燕飞.ppt
- 2015秋九年级英语上unit1课件.ppt
- 2015秋季人教版九年级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Section A-2.ppt
- 2015语文高考前最后一讲.ppt
- 2015课堂新坐标高三一轮复习第1部分-必修3-Module1.ppt
- 2015课堂新坐标高三一轮复习第1部分-必修4-Module4.ppt
- 2015课堂新坐标高三一轮复习第1部分-必修4-Module5.ppt
- 2015课堂新坐标高三一轮复习第1部分-必修4-Module6.ppt
- 2015课堂新坐标高三一轮复习第1部分-必修1-Module6.ppt
- 2015课堂新坐标高三一轮复习第1部分-必修5-Module5.ppt
- 2015课堂新坐标高三一轮复习第1部分-必修5-Module1.ppt
- 2015课堂新坐标高三一轮复习第1部分-必修7-Module2.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