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汉语常用虚词的用法
一、“而”字的用法
《说文》“而,须也。”本义是胡须。例如,《周礼·考工记》:“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麟之而。”秦汉后不用。虚词“而”是假借字可作人称代词、连词、语气词。作人称代词和语气词的“而”,中古以后渐少以至消失。
(一)用作代词
用作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相当于“你”、“你们”,“你的”、“你们的”;“这”、“这样”。)
⑴夫差使人立于庭,苟出入,必谓己曰:“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左传·定公十四年》)
⑵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左传·成二年》)(而,指魏颗)⑶汉王曰:“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
⑷预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智伯矣!”(《战国策·赵策一》)
⑸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二)、用作连词。可连接词、词组分句和句子,表示彼此之间的各种关系。
1、表示并列关系
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⑵颜回曰:“端而虚,勉而一,则可乎?”(《庄子·人间世》)(态度端庄而又内心虚静,勤奋自强而又精神专一,这样可以了吗?)
⑶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苏轼文集·超然台记》)⑷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⑸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2、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作“就”、“然后”)
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⑵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⑶予既烹而食之。(《孟子·万章上》)(以上3例皆表示动作的先后关系。)
⑷君亲无将(不许判乱),将而诛焉。(《公羊传·》庄公二十三年)(而:相当于“则”,就。表条件与结果上的承接关系。)
⑸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孟子·告子下》)(此例表示事理上的承接,前一动作是后一动作的原因,可译作“就”、“因而”。)
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同⑸)
⑺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同⑸)
3、表示状中关系。(相当于“地”)
⑴启呱呱而泣。(《尚书·皋陶谟》)(表动作的特征、方式)
⑵子路率尔而对曰。(《论语·先进》)
⑶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
⑷吾尝跂而望焉,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⑸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孟子·公孙丑下》)(中国:在国都之中。)
⑹中天下而立。(《孟子·尽心上》)(中天下:居于天下中央。)
3、表假设关系。(相当于“假若”、“如果”)
A、用于主谓之间。
⑴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左传·襄公三十年》)
⑵管氏而有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
⑶且先君而有知也,毋宁夫人,而焉用老臣?(《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毋:发语词。宁夫人:宁可让夫人去办。)
B、连接分句,表假设。
⑷将盟,齐人加于载书曰:“齐师出竟,而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丘使兹无还揖对曰:“而不反我汶阳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定公·十年》)
4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可是”)
⑴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触詟说赵太后)
⑵假传舆马者,非利足也,而绝江河。
⑶匹夫而为百世师(师表),一言而为天下法(准则)。(苏轼《潮州韩文公墓碑》)
(三)、用作结构助词。(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相当于“之”。B助成方位结构等、定中、动宾等关系。)
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之”)
⑵王室而既卑也,周之子孙日失其序(次序,指地位)。(《左·隐公十一年》)(“之”)
⑶郡守而下,少时皆至。(《梦溪笔谈·神奇》)(“以”)
⑷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孟子·尽心下》)(“以”)
⑸虞之于虢,相恃而势(互相依赖的形势)。(淮南子·人间训)(“之”)
⑹何苦而不平?(怎么担心不平呢?)
二、“以”字的用法
《说文》:“以,用也。”本为动词。文献中用作动词的,如:
(1)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溃。(率领)(左传·僖28)
(2)五人以其私卒先击吴师,吴师奔。(率领) (襄25)
(3)宫之奇以(率领)其族行。(带领) (《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4)莒人入向,以姜氏还。(带着)(隐2)
(5)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认为)美于徐公。
(6)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任用)。
还可以用作名词,理由、原因的意思。如,
(1)宋人执而问其以(理由)。(史记·惠景间侯者表)
(2)古人思秉烛夜游,良(确实)有以也。(原因)
词义虚化后变为介词、连词。
(一)用作介词。介词主要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构成介词短语,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
1、介绍动作实施的工具。(相当于“用”、“拿”、“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