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服饰功能面面观
服饰功能面面观
(实用价值、角色区分、伦理观念的阐释、审美情趣的张扬)
服饰作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具有多种价值,发挥着多重功能。正如彼得·波格达列夫在《作为记号的服饰》中所说的那样,“通常作为民族服饰的城乡的服装式样有着许多功能,如实用的和审美的功能,以及常与审美功能相联系的性爱的和巫术功能等。服装也作为它的穿着者年龄的标记,以及区分婚者和未婚者的标志。这种社会性功能和伦理性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服装还有节日和职业的功能,以及表示社会地位、阶级、地域、民族、宗教等功能”。概括地说,服饰的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用价值实用是服饰最基本的功能,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通过考察服饰的起源,我们知道了实用动机是首要的。远古时代,人类多半裸露在寒暑无定的自然环境里,饱受日晒雨淋、风袭雪侵之苦;山野之中,荆棘丛生,乱石突兀,赤足裸体的人们总不能全身结起厚厚的茧子。于是,为了躲避风寒日曝和蚊叮蛇咬,则葛叶兽皮之类,便成为人类保护身体的最好服饰;为了避免木刺石锥的伤害,以便更有效地在丛林乱石中奔跑,在杂草堆中、荆棘丛里觅食,人们又在手腕上或脚上裹以护腕护腿。在西南地区,至今可见这类装束。特别是彝族的羊皮褂,就是具有典型的御寒等劳保实用性。羊皮褂平时穿用时毛向里,可保暖御寒,抗拒风霜;雨天毛朝外,可以防雨;睡觉时铺于床面或盖于被上,均有保暖防潮功效。短途赶集或上山下地时,用以垫背,可作劳动保护用品。 说到服饰的实用功能,使我们想起了《吕氏春秋·恃君览·长利》记述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名叫戎夷的国士,那天从齐国到鲁国去。由于路途遥远,好不容易赶到城墙下,却见城门已经关闭了,没办法,只好和一个弟子宿在城门外。那天恰好天气很冷,夜深人静,更是寒气逼人,两个人都是身着单薄衣服,都有冻死的危险。戎夷对弟子说:“你把衣服给我,我就活了;我把衣服给你,你就活了。我是国士,要为天下爱惜自己的生命。你是个没什么德才的人,死了无关紧要。请把你的衣服给我吧。”弟子说:“没德才的人,又怎能把衣服给国士穿呢?”戎夷长叹了一声,说:“唉,大道理不顶用啊!”于是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了下来,给了弟子,结果戎夷半夜里冻死了。在严酷的大自然面前,戎夷宁可自己赤身冻死,以保全弟子的生命,其行为真可谓无私利人。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出,是服饰的实用价值使得这位弟子度过了寒冷的黑夜,保全了性命。
过去,在云南双江等地,拉祜族过了门的姑娘要剃光头。为什么呢?相传是因与男人一起出去打猎时,为防备在打猎过程中遇到熊、虎、豹等动物抓扯头发,妇女们才形成剃光头的习俗。同理,夏季南方雨水多,戴斗笠、披蓑衣、穿草鞋或打赤脚,至今在广大农村随处可见。
这些无不证明实用价值是服饰最起码、最基本的功能。
二、角色区分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而服饰“既是物质的客体,又是记号”彼得·彼格达列夫:《作为记号的服饰》。,可以将不同的角色加以区分和辨别。这种角色的区分反映在很多方面,比如反映在年龄时限上,有婴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反映在性别上,有男人、女人;还有反映在民族上的,区域上的,职业上的,时代上的,等等,不一而足。下面,我们不妨选取几个方面加以简单阐述。
首先,从年龄时限上来看,每个人自出生直至走向坟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服饰装束,或者说,都会按照其所在群体的规则和自己所处的年龄去规范自己的装饰行为。因而,也就出现了诸如童装、青年装、中老年装这种标明各自的“年龄层”或“代沟”的服装。特别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不同年龄段的不同服饰特征更是十分明显,有些规范要求甚至是相当严格的。过去,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女子,由少年到青年要进行变装换裙。在少年时期,都是穿浅色两节裙,裙边有粗细各一条布边,梳结单辫。到了15岁以后,就要穿红、蓝、黑等色彩对比强烈的3节或4节式百褶裙。换裙还要举行仪式,一般是选择单岁,习俗看法是若双岁换裙,日后可能会多灾,甚至终身不吉利。换裙的仪式既特别,又风趣,只能请女友、女亲戚和老年妇女参加,不能让男人在场。换裙仪式的程序是先由参加仪式者说些表示祝贺的话语,同时还对少女开些玩笑,并且大多是些风流的话。尔后,由一位漂亮、能干、交情好的女子为换裙者悉心打扮:要把单辫改梳为双辫,戴头帕(哈帕),戴耳珠,额前的刘海梳齐,洒些水打湿,使其发亮。最后才郑重地换上新的3节或4节式百褶裙。经过精心装点打扮,一个情窦初开、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人们面前,十分逗人喜爱。少女在整个换裙仪式中,自始至终都是以假新娘的身份出现的,并且往往会有一段唱歌仪式。
生活在四川盐源、盐边等地的纳西族,也有类似的成年礼。这些地方的习俗是,凡是儿童,无论性别,13岁前均穿着长衫,不穿裤裙。年满13岁,男孩要举行穿裤礼,女孩则要举行穿裙子礼。仪式规定在满13岁这年的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