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应更加精益求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材,应更加精益求精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指瑕 重庆市涪陵区第十四中学 代保民 408000 邮箱:dbmdyx@163.com 语文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样本,是引导学生进行言语技能训练并得到情感熏陶的主要载体。因而教材的选文和编撰必须相当慎重,从单元编排、选文审定、课后练习到综合性学习、写作等的设计,都应该精挑细选,必须经得起专家、老师和学生的“横挑鼻子竖挑眼”。否则,就会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训练和写作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笔者粗读了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2007年3月第二版)教材,发现该教材的瑕疵还不少,现录于后,以请教大方之家。 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和《追寻人类起源》偏难。语文教师恐怕都无法专业地说清楚月球和人类起源的相关知识。而学生刚由小学跨入初中,他们在小学所了解和掌握的关于月球和人类起源的知识相当有限,占有的材料很少很少。再则,广大农村地区中学所拥有的图书量也相当有限,有些学校的图书室几乎是空空的。即使网络,在城市家庭的学生拥有率也没有达到一半。那么,学生到哪里去查资料,教材中所提供的“参考图书和推荐网络”又从哪里去找到。其三,教材中的诸多专业名词深奥难懂,诸如“月貌”、“月相”、“月食”、“潮汐”、“月球运行”和“古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等,不要说初中生,就是专业老师都要说半天的。其四,教材提供的参考资料偏难。比如《探索月球奥秘》一文中的那些关于月亮的诗歌和赏月佳对,如果老师不专门讲,恐怕初三学生都难理解,遑论初一学生。 教材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充分考虑到初一新生的学情、学力和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等;要考虑到全国绝大多数学生所在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学校的软硬环境;要考虑到全体学生在小学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要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实际。这实际上是一个课程理念和意识问题,就现实而言,课程的大众化、浅易化是应该放在首位的,切不可把课程面对大中城市学生。 有的课文不宜选作教材。先看《夏感》。此文写的是作者对夏天的独特感受,但课文第三自然段明显是有问题的。开头一句“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很显然是此段的中心句。但这一段却并没有突出夏天的“金黄”,甚至看不出有“金黄”。此段中所描写的“棉苗”、“高粱”、“玉米”、“瓜秧”等植物,是金黄色的吗?“高粱”、“玉米”何来朝天举着喇叭筒?在南方,此时(夏天)玉米已经成熟了。按自然界植物的情理,“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应该是以绿色为主;“高粱”应该是红高粱而不是黄高粱;“朝天举着喇叭筒的玉米”更不好理解,如果是指玉米还没有抽穗时顶端像喇叭筒,那又是绿色,如果是写成熟的玉米,其顶端又有一根长长的花穗,不像喇叭筒;“匍匐前进的瓜秧”在太阳的强烈暴晒下还是金黄色的,不知是什么瓜秧?左看右看,真的不知作者所感受的“金黄色”在哪里! 再看诗歌《秋天》(何其芳)。第二节诗是:“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试问,这里到底写的是什么时间?教参解释为“霜晨归渔图”。这个解释通吗?清早归来(“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说明打了一个晚上的鱼,那应该有很多鱼呀!可偏偏是“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一条鱼都没有。一晚上一条鱼都没有打着,那是干什么呢?原来是“游戏在渔船上”。这就匪夷所思了,要表现渔民的悠闲、舒适而幸福的生活,一般是写渔民白天那种自由自在的打鱼生活,哪有渔民因悠闲、舒适、高兴而在黑黑的晚上去打整晚上的鱼!推测作者的思路,诗的第一节写“清晨”,第三节写“梦寐”,那第二节似应写下午或傍晚。可在下午或傍晚时又何来“冷雾”、“满载着白霜”。因此,这一节诗的“像”与“意”是冲突的,是不协调的。 又说《绿色蝈蝈》,编者是把蝈蝈这“自然界大家庭的成员”、“人类亲密的战友”作为赞美的对象来写的,他请读者“听,蝈蝈又开始唱歌了”。而文中的蝈蝈又是什么样的呢?“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肚子全被吃掉了……”、“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这并不是因为食物缺乏,而是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读着这样血腥的描写,读着这样恐怖的场景,得出的结论只能是弱肉强食,残暴冷酷。我们看不到动物界的“和睦共居”,看不到“更加庄严”的节目,更感受不倒这是“节日音乐会”。 教材能够与时俱进,能够充分考虑到当今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感、实践等方面的需要及时对课文作一些修订,是新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但一些经过多次使用和修订的篇目,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少有

文档评论(0)

pjho83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