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1章__共同犯罪(上课用)
分析 在本案中,甲是主犯,乙、丁是从犯,丙是胁从犯。 甲提议盗窃,并分派乙、丁进行犯罪预备,甲同乙、丁共同实施了盗窃行为后,甲又让乙找丙销赃,最后平分赃款。可见,在这起共同犯罪中,甲起主要作用,是主犯。 案中乙、丁积极参加这起共同犯罪,但又不是造意犯和组织者,比起主犯甲来说,乙、丁起了次要作用,是从犯。 丙参加了犯罪的预谋,但仅表示同意,未参加盗窃,事后销赃是在乙的胁迫下,无奈实施的,参加了平分赃款。丙参与了事先通谋,事后销赃,应属共同犯罪,但丙销赃行为,是在乙胁迫下实施的,因此,他是胁从犯。 91.四位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共同犯罪时先后发表了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A.甲: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即应当对集团成员所实施的全部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B.乙: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对于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对从犯的处罚应当轻于主犯,所以,对于从犯不得按照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 C.丙: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都是主犯,但聚众犯罪的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因为聚众犯罪不一定成立共同犯罪 D.丁:一开始被犯罪集团胁迫参加犯罪,但在着手实行后,非常积极,成为主要的实行人之一,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应认定为主犯 答案:CD 解析: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是对“集团”本身所犯的全部罪行承担责任,而非是对“全体成员”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因此,A的说法错误。 对于从犯,虽然在处罚的时候轻于主犯,但是也应该以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定罪处罚,B的说法错误,不当选。 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一定是主犯,但是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犯罪集团中的主犯除了首要分子,还包括其他起主要作用的非首要分子的主犯。主犯一定是存在于共同犯罪中的,对于聚众犯罪,有时法律只是处罚首要分子(例如:刑法第291条规定的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对于其他参加人员不进行定罪处罚,因此不成立共同犯罪,也无所谓主从犯的区分,所以聚众犯罪的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C的说法正确,当选。 虽然丁一开始被犯罪集团胁迫参加犯罪,但是因为其后来成为主要实行人之一,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因此应认定其为主犯,D的说法正确,当选。 教唆犯是故意唆使他人实行犯罪的人 。构成教唆犯, (四)教唆犯的特征及其刑事责任 1、教唆犯的概念及特征 1、从客观方面说,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所谓教唆,就是唆使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没有犯罪故意的他人产生犯罪故意。 注意的问题: (1)教唆的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还可以是肢体动作。 (2)教唆行为只能由作为构成,不作为不能构成教唆。 (3)构成教唆犯,只要求实施唆使他人产生犯罪故意的教唆行为就可以了,不要求传授犯罪的方法。因为刑法中有传授犯罪方法罪的规定。 (4)教唆犯有两种存在方式:一是教唆他人犯罪的,必须被教唆人由于教唆犯的教唆而实施所教唆的犯罪,教唆犯才能成立;二是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只要行为人有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就成立教唆犯。(外国刑法把这种情况看作是教唆未遂) 教唆犯条件 2、从主观方面来说,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这种教唆故意也包括两部分内容: (1)认识因素: ①认识到被教唆的他人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②认识到他人还没有犯罪故意。 ③预见到自己的教唆行为将引起被教唆人产生实行某种犯罪的故意,并实施该种犯罪。 ④教唆人预见到被教唆人实行该种犯罪,在被教唆人实行某种犯罪时,被教唆人实行的犯罪应与教唆人教唆实行的犯罪一致,才成立该种犯罪的教唆犯。 (2)意志因素,教唆故意的意志因素包括希望,这是没有问题的。 本书的观点认为教唆故意的意志因素还应当包括放任的间接故意,但应该进一步分析: ①构成第29条第1款的教唆犯,可以包含间接故意; ②对于29条第2款,则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从世界各国的立法状况来看,对于共同犯罪人的分类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分工分类法 即以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分工为标准进行分类。即以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分工为标准,将共同犯罪人分为实行犯、组织犯、教唆犯与帮助犯 (二)作用分类法 即以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为标准进行分类。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与胁从犯两类。 这两种分类法各有利弊,应当将二者结合起来。 一、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以作用为主兼顾分工的分类标准,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人划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四种。 这四种犯罪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以作用为主的主犯、从犯和胁从犯; 二是分工标准中的教唆犯。 刑法第26条第1款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10课 人教版松鼠.ppt
- 第10课_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ppt
- 第10课时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完善与美国1787年宪法.ppt
- 第10课时+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共21张PPT).ppt
-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岳麓版】(课件11).ppt
- 第10课时 鼻音.ppt
- 第11-12章 刑法学课件.ppt
- 第10课_梨园春秋_新.ppt
- 第11章 学习的迁移与学习策略.ppt
- 第11章 亲密行为:喜欢和爱他人.ppt
- 多点监督与特征融合校准:目标检测算法的创新与突破.docx
- 南宁市门诊HIV_AIDS患者抑郁状况剖析与影响因素探究.docx
- 医疗过失犯罪中客观归责理论的精准适用与深度解析.docx
- 南宁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ocx
- 清解瘀毒胶囊对脑出血大鼠血红蛋白毒性作用及机制探究.docx
-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现状、问题与突破路径.docx
- 泉州开发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基于区域经济与市场环境的分析.docx
- 能源利用效率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度耦合及中国战略抉择.docx
- 分布式信号波达方向 - 时延联合估计算法的深度剖析与创新探索.docx
-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精神传播的创新变革.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