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观照下的人生哲理——论《列子》寓言的特色.docVIP

理性观照下的人生哲理——论《列子》寓言的特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92021035 周相相 理性观照下的人生哲理              ——论《列子》寓言的特色  摘要:《列子》贵虚,属于早期道家,他寓言的特色是神话色彩及其思维的超现实性,对宇宙奥秘的关注,具有丰富的想象甚至科幻色彩,重精神轻形体,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键字:列子 贵虚 寓言 神话色彩 想象 重精神 轻形体 相传《列子》一书的作者是列御寇,其时代应早于庄子,大概在战国初期,为宋国人,其他事迹不详。《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而基本上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共有神话、寓言故事一百零二个。如《黄帝篇》有十九个,《周穆王篇》有十一个,《说符篇》有三十个。这些神话、寓言故事和哲理散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列子的学说,刘向认为:“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务崇不竞,合于六经。”《尔雅.释诂》邢昺《疏》引《尸子.广泽篇》及《吕氏春秋不二》说:“子列子贵虚”,其思想应属于早期道家。 列子寓言的突出特色是其神话色彩及其思维方式的超现实性,如半神话式的《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汤问》)等 寓言。即首先见于此书。其次是对宇宙奥秘的关注,同庄子有一脉相通之处,反映的也是道家的宇宙观,只是更集中于具体问题。如著名的“杞人忧天”(《天瑞》)故事: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忘食……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这亦舍然大喜。 在现实不如生活中,整天怕天塌地陷而寝食难安的人,恐怕不是很多,然而对这种多余的担心遂试之为愚昧,恐亦非妥。因为人类在神秘的自然面前,很难以把握而产生心理困惑,并进而提出问题予以解答,却正是进步的开始。《庄子.天运》即曾有过相似的发问,而屈原《天问》也说:“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可知这是古代哲人们共同的疑问,体现的正是人类对神秘宇宙的积极精神,只是列子用语言表现得更加夸张罢了。今天看来固然显然幼稚,而科学正当由此起始。又如“两小儿孔子辩日”(《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辨日,……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关于日近日远的问题,也许今天的科学可以做出合理的解答,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却是难以作答的,而提出问题本身即标志着人类智力的觉醒。至于说“孔子不能决”,固然包含道家反儒的思想倾向,但我们也不必嘲笑“大圣人”之不如小儿,因为那是那个时代存在的必然局限。科学萌生于不断的困惑和怀疑精神,即是这篇寓言提 供给我们的最好的启示。另外,“鱼氏氏之子”(《列子.说符》)亦与此有相似之处:“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天无意志,这在当时是一种崭新的思想。齐国大贵族田成子,其识见还不如十二岁的鲍氏小儿,可知当时统治阶级的思想保守性。此则寓言借一个小孩子的口,旗帜鲜明地批驳了传统“天命论”,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列子寓言的另一特色,是丰富的想象甚至科幻色彩。如“偃师造成人”“扁鹊造人”(《庄子.周穆王》)等。“扁鹊换心”的故事,写鲁国的公扈和赵国的齐婴有病,他们去找名医扁鹊求治,病愈之后扁鹊却说:“他们还有一种病是与生俱来,药物不能治的心智性格上的疾病,二人同意再治,遂饮以毒酒,迷死三月,剖胸探心,易而治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但换心之后返回家中,却引起妻子不敢相认的矛盾,后经扁鹊解释,始得平息。象这类寓言故事,确乎超出一般人的想象之外,称其带有浓厚的科幻色彩也不为过,在同时期的寓言中是很少见的。又如《列子.周穆王》: 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黄帝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师之言可也。」《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是宣扬其“物化”思想的,写得已够幻化离奇了。若此,则更进一步写得梦觉虚实难分:薪者先抱事实当做梦,后又将梦当作事实;闻者把别人的梦当作事实。其妻又把其夫之事实当作梦;士师以梦实纠缠之清而二分鹿,郑君又以士师分鹿亦梦;最后求之国相,国相则只能喟其“孰辨之哉!”。象这种虚虚实实、变幻莫测的故事,确与庄子有相类之处,然而情节更复杂,描写更生动,也更具有艺术性。又如“焦螟”: 江浦之间生麽虫,其名曰焦螟。……砰然闻之若雷霆之声 此篇主旨当是宣扬列子“贵虚”思想的,讲的是一种得道的境界。《庄子.人世间》有段谈“心斋”的话或可与之参看:“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汤问》此篇所说“同斋三月,心死形役”,即庄子所说“若以志”的心斋,心斋而至于“无听之以耳而听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便进入“虚以待物”的认知境界,而此时人之视听,也就既超越感性表象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