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老地图背后的城市变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阳老地图背后的城市变迁 2012年08月24日08:05黔中早报[微博] 字号:T|T [导读]想了解老贵阳周末不妨去这“八景”走走。 9月初,贵阳市档案馆将举办《百年地图看贵阳》展览,展出从明朝至今的近200幅贵阳地图。从明朝至今600多年的岁月里,新旧不断更替,曾经的“九门四阁”一个一个地移出了人们的视线,仅留下一个名字,继续传承着贵阳的文化。常穿行于大西门、次南门、文昌阁之间的你,又对这些沿袭下来的老地名了解多少呢? 本周末,请跟随本报记者的足迹,循着老贵阳地图,聆听贵阳地名背后的故事,感悟这座城市的变迁吧。 古城门 现在都没了 为什么叫“贵阳”呢?《贵州图经新志》中记载:“郡在贵山之阳故名。” 古代对地命名,常以所在地附近的山水阴阳向背取名,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这就是说,贵阳因为在贵山的南面而得名。 贵阳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副处长罗林告诉记者,贵阳其实是贵州的首府,宋朝的时候,今天的贵阳地名是“贵州”。元朝贵州城一度改名为“顺元城”,取意为“顺服元朝”,但本地的老百姓仍称“贵州”。 明朝时,由于四条驿道在贵阳汇聚,贵阳的战略地位提升,成为到四川、湖南、广西几省的必经之地,因此在贵阳设立了“贵州布政司”,此时“贵州”既是省名,又是市名。但自明初开始,“贵阳”一名逐渐成为今天贵阳的主要名称。 “贵阳有九个城门:老东门、大南门、大西门、北门、次南门、威清门、六广门、红边门、新东门。如今,这些城门是没了,不过地名却传了下来。”罗林说,这些城门标志的是贵阳老城和新城的范围,新老城北门共用,其他各门也都有重要作用。 大西门 开来第一辆汽车 大西门是贵阳老城墙“九门四阁”其中之一。今天,“九门”已淹没在时光的尘埃之中,不复存在,“四阁”也仅余文昌阁。 说起大西门的过往,大西门附近的陈大爷如数家珍:大西门横跨市西河,金锁桥就在市西河上,原桥1952年被洪水冲毁,次年重建,1985年扩修后的金锁桥就是今天所见桥的面貌。 贵州师大教授李先生说,大西门金锁桥算是打开贵州交通闭塞的第一条道。此事说起来,和周西成主政贵阳有关。1926年周西成修环城马路,最先完成的是从头桥经兴怀园、金锁桥由油榨街的西南段,贵阳第一次修通环城路。之后,周西成从香港购进福特轿车一辆,拆散以后人背马驮运到贵阳,同时聘请司机、技师师傅回来重新将车组装,从此开始了贵州有汽车的历史。“当时,以大西门的金锁桥为源头,在贵阳环城路上进行汽车行驶表演,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大事。”李教授有些激动地说,贵州的道路上第一次有了汽车。同年,周西成又制定计划修建贵北(黔川)、贵南(黔滇)、贵东(黔湘)四大干路的其他一些支路,以便贵阳四通八达。 今天的大西门,早已成为贵阳市的黄金宝地,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其间亦有历史和人文气息浓厚的三元宫、群众艺术馆,也有纵横交错的大型百货商场、超人气步行街。 老“次南门” 并非现在的次南门 今天的贵阳人,都把省总工会大门至花溪大道与瑞金南路交汇处一带称作次南门,瑞金南路两侧还设有公交车站“次南门”站。其实真正的“次南门”并不在这里。 根据老地图,记者从都司路西端路口朝东,走进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右侧有一条30来米长的短街,北高南低通向人们俗称的“一中桥”。附近一位年近80的老人回忆说,上世纪60年代前,这里还没有“一中桥”,这条短街也只是一条小巷,两旁全是民房。70年代初就有了“一中桥”,贵阳一中的莘莘学子往返桥上,使这条小巷热闹起来。 到了90年代,贵阳搞旧城改造,建设者在这条巷道南段南明河右岸挖出墙根下的砖块和长方形石条等。这就是古城墙和次南门的遗址,老人感慨地说。 据推算,它也应该与其它四门一样,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地方官员将元代土城墙改为砖石城墙并加以扩大时所建设。老人看了看天空继续说,本来贵阳城只设东西南北四门,但在建筑过程中,督建的官员发现这条小巷口情况特殊,有川流不息的市民从巷口的小路往南明河挑水、洗菜、洗衣等。一旦城墙修起了,老百姓用水就不方便了,于是就决定在此处再开一道城门。这门就在大南门与大西门之间,方向朝南,但前方已有一道大南门,就取名为“次南门”,有仅次于南门、准南门之意。 解放后,时代变了,这里的城墙、城门及其他古迹相继倾废,以至无影无踪。记者向这片望去,现在,这一带耸立着现代化的贵阳一流的“蓝波湾”小区住宅楼。 文昌阁 四阁只剩这一个 文昌阁是贵阳史上“九门四阁”现存的唯一文物古迹,在东门月城内文昌路上。 贵州师大的古文学老师何明生告诉记者,贵阳的文昌阁有名还在一个“奇”字上:奇在结构造型和所用材料的数字上,奇得全中国独一无二,奇得全世界绝无仅有。 关于文昌阁的建筑,何老师解说道,造型奇特别致、古朴幽雅的文昌阁,色调以青灰为主,门窗雕刻精细,额枋、底层天棚绘有彩画。正面柱子及楼内的三幅旧时楹联格外引人注目:一

文档评论(0)

qhhb4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