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材料峰值后区强度参数演化与应力–应变.docVIP

岩土材料峰值后区强度参数演化与应力–应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岩土材料峰值后区强度参数演化与应力–应变

岩土材料峰值后区强度参数演化与应力–应变 曲线关系研究 王水林,王 威,吴振君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1)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EVOLUTION OF POST-PEAK STRENGTH PARAMETERS AND STRESS-STRAIN CURVES OF GEOMATERIALS WANG Shuilin,WANG Wei,WU Zhenju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Wuhan, 430071,China Abstract: new numerical approach to model the strain-softening behavior is introduced at first,then aiming at Mohr-Coulomb criterion, evolution of different strength parameter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ress-strain curves are studied by means of numerical analysis.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st-peak part of the stress-strain curve is much influenced by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strength parameters;and the confining pressure affects greatly the shape of post-peak curve. Thereby the post-peak part of the stress-strain curve obtained from laboratory and in-situ tests contains data of the evolution law of strength parameters. The presented study may provide a heuristic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law of post-peak evolution of strength parameters. Key words:train-softening;strength parameters 1 引 言 众所周知,工程岩土材料大多数情况下处于受压状态,当其强度进入峰值后区后,岩土介质仍然可以承受外部载荷的作用,这一点可以从室内与现场岩土材料的实验曲线得到验证。由于岩土材料在低围压下表现为峰值后区强度弱化,与之相对应的有弹脆塑性和应变软化等本构模型描述这种强度弱化过程的应力应变关系。在这些模型中,研究对象受外载荷作用发生变形,应力逐渐达到其峰值强度,随着变形的进一步增加,强度由峰值(或快或慢地)下降至强度的残余值。 在岩土工程中,应变软化[1,2]。地下洞室周边的围岩体、切方边坡开挖面所在位置的岩土体等往往存在一个(或多个)临空面,在一个或者多个方向上承受的载荷较小,开挖面一定范围内的介质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低围压受载的岩体,其力学行为多表现为应变软化。如果采用强度或屈服准则描述岩土材料的这种过程,强度参数在应变软化过程中将发生变化或弱化。目前在岩土工程中使用较为频繁的强度准则有Mohr-Coulomb强度准则、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Hoek-Brown强度准则等,在这些强度准则中,至少需要个或者个以上的强度参数描述介质的屈服(或破坏)。因此,岩土介质在峰值强度后区的软化行为和硬化行为都不同于以往描述金属等材料屈服的单一强度参数准则。如描述多晶体金属类材料屈服的Mises (或Tresca)强度准则,只需要拉伸屈服应力或者剪切屈服应力的极限值。如果考虑其后继屈服,在后续变形过程中处于各向同性线性强化或弱化时,则需要一个强化或弱化斜率参数,后继屈服应力随塑性变形参数变化而增加(对强化材料而言)或降低(对弱化材料而言),应力应变曲线如图1所示(在后续屈服过程中,后继屈服强度随变形非线性变化时用曲线描述);进一步考虑运动强化(或弱化)时还需要随动应力参数。 图1 理想化的应力应变曲线 Fig.1 Idealize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