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类总论.ppt

  1. 1、本文档共1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热类总论

温热类温病 温热类温病是指由不兼湿邪的温邪如风热病邪、温热病邪、暑热病邪、燥热病邪等所引起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主要包括风温、春温、暑温、秋燥等。 致病邪气特性 : 阳热性质,阳邪具有火热、酷烈、活动等特性。 病变特点: 起病较急、热象明显、易伤津耗液、传变较快、易内陷生变。 治疗以清热祛邪为主,并注意时时顾护阴津。 温热类温病与湿热类温病之鉴别 温热类温病与湿热类温病之鉴别 温热类温病 第一节 风温 第二节 春温 第三节 暑温 第四节 秋燥 风温 一 概述 二 病因病机 三 诊断要点 四 辨证治疗原则 1、定义:感受风热病邪所引起的以肺卫表热证为初起症候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 2、特征:初起以肺卫表热证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咳嗽等表现。 3、发病季节: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多见,发于冬季者,也叫冬温。 前人的认识: 1)风温的病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 唐代孙思邈《备急要方》引《小品方》之葳蕤汤作为治疗张仲景所述风温的主方。 2)多把伏气温病认作风温 “病人素伤于风,因复伤于热,风热相搏,则发风温。四肢不收,头痛身热,常自汗出不解,治法在少阴厥阴,不可发汗,汗出则谵语。”————宋代庞安时《伤寒总病论·卷五》 3) 清代·叶天士---提出风温乃新感温病以及病机特点、传变趋向,治疗原则。 “风温者,春月受风,其气已温….治在上焦,肺位最高,邪必先伤…失治则入手厥阴心包络 ”叶天士《三时伏气外感篇》 4)陈平伯---风温专著:《外感温病篇》 “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热,咳嗽,烦渴” 根据本病的好发季节及临床表现,与西医学中的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或冬春季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相似,这些疾病可参考风温辨证论治。 风温病因病机 “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开,厥阴行令,风夹温也”。————吴鞠通 “凡天时晴燥,温风过暖,感其气者即是风温之邪” ————吴坤安 风温的发生多因感受春季或冬季的风热病邪所致 春季风木当令 风热病邪 风温 素禀不足 、起居不慎 风热之邪的特点/肺的生理特点 肺 顺传于胃 逆传心包 肺胃阴伤 邪热壅肺而出现痰热喘急 邪热窜扰血络而外发红疹 肺经病变严重者,肺之化源欲绝,可出现骤然大汗淋漓,喘咳不止,鼻煽,脉散乱,甚则咳唾粉红色血水,烦躁欲竭 西医所讲的急性左心衰 吴鞠通“若吐粉红血水者,死不治。” 总之,人体感受风热病邪,病变以肺经为主。初起以肺卫表热证为特征,肺卫之邪内传,即可顺传气分,壅塞肺气,或入阳明,或郁于胸膈;亦可逆传直接内陷心营。病变过程中易化燥伤阴,后期多见肺胃阴伤病变。 三、诊断要点 1、发病季节:春、冬多见。 2、发病较急,初起以肺卫表热证为特征。 3、传变较速,易见逆传心包证候。 4、病程中以肺经病变为主, 也有阳明胃肠病变之证。 四、辨治要点 风温辨证原则 肺卫表证 邪热壅肺 伤肺络、发疹、动肝风、化源绝 顺传 传胃、移肠、痰结胸膈 逆传 内闭心包、内闭外脱 肺胃阴伤 风温治疗原则 1邪在肺卫——辛凉透邪(偏于卫表、肺经) 2肺热壅盛——清热宣肺平喘 3痰结胸膈——辛开苦降,清热化痰 4阳明热盛——辛寒透泄 5肠热下利——清热止利 6热结肠腑——苦寒攻下 7逆传心包——清心开窍 8阳气外脱——固敛阳气 9后期肺胃阴伤——甘寒滋养 治疗禁忌: 1、 初起大忌辛温消散 一则劫夺心液,二则耗散心阳,易致昏谵;再者,温病最善伤阴,发汗则加重阴伤,加速病情变化。 叶天士: “初病投剂,宜用辛凉” 邵新甫:“风为天之阳气,温乃化热之邪,两阳熏灼先伤上焦,种种变幻情状,不外手三阴为病薮,头胀、汗出、身热、咳嗽并见,当与辛凉轻剂,清解为先,大忌辛温消散,劫灼津液”。 2 初起不可重用寒凉(中医因势利导思想) ?临床举要 如陈民将31例大叶性肺炎按风温辨为风热犯肺型、痰热壅肺型、肺阴虚型等,分别治以纯中药银翘散或桑菊饮、麻杏石甘汤、沙参麦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