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赋权理论 2010/12/27 内容提要 发展历史 基本假设 主要理论观点 赋权理论在实践中应用:案例分析 理论评述 一、发展历史 “赋权” 一词是由Empowerment翻译过来的,又可译作“充权” 、“增权”或“增能”,是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的重要概念,简单地说,就是指赋予或充实个人或群体的权力,挖掘与激发案主潜能的一种过程、介入方式和实践活动。 这里的“权力”是指个人或群体拥有的能力,是对外界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强调的是人们对他人、组织或社会的拥有、控制和影响。 一、发展历史 社会工作中的赋权取向实践始于20世纪70年代(Simon, 1990, 1994;宋丽玉等.社会工作理论——处遇模式与案例分析[M].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 )。 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巴巴拉.索罗门 (Solomon)出版了《黑人赋权:受压迫社区中的社会工作》一书,标志着赋权取向实践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正式诞生。Solomon在书中明确地使用“赋权”一词,来描述美国社会中的黑人少数民族因长期遭受同辈团体、优势团体与宏观环境的负面评价,以至于感受到深切、全面的无权,因而建议社会工作的介入应致力于增强黑人民族的权力,以解除社会中的“制度性种族主义”所加诸的压迫与疏离,以增进案主个人的自我效能与社会改革的力量。(佩恩著,何雪松等译.现代社会工作理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79.) 此后,不论是传统或创新的社会工作取向很快的就接纳与融入了赋权的观点,成为社会工作实践中重要的参考知识体系,且延续至今(宋丽玉等, 2002)。 一、发展历史 然而,社会工作中的这种赋权取向实践并不是在20世纪70年代突然产生的,而是经过了历代社会工作的倡导者与思想家们之智慧的积累,其源流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期(Gutiérrez Lewis, 1999; Simon, 1994)。 Simon(1994)在《美国社会工作中的赋权传统:历史》一书中,拿出绝大部分篇幅来追溯赋权取向实践在美国的历史发展。 按照宋丽玉等人(2002)的概括,Simon(1994)认为赋权取向实践在美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发展历史 第一个阶段是从1893年至1917年。 这个时期的赋权取向实践有如下特色: 其一,提供具体及社会性的支持。有些社会工作者从事社区发展及研究工作,有些社会工作者则发展心理评估及危机介入的个案工作方法。 其二,传授技巧。社会工作者教授案主所需要的特定技巧,个案工作者着重教导案主有关母职、家管等技巧,社区组织人员则教授案主所需要的参与能力,是为最早的赋权取向实践。 其三,重视案主的参与。此时期的社会工作文献或训练手册指出案主参与助人过程的重要性,并提醒社会工作者应尽量少用怜悯同情(patronizing)的语言,甚至邀请案主运用机构作为服务自我的活动地点。 其四,公开分享机构的信息。当时有几个单位倡导分享机构拥有的研究发现、机构信息、移民规定等信息给民众,也是当时具有赋权取向实践的行动之一。 一、发展历史 第二个阶段是从1917年至1945年。 这个时期的赋权取向社会工作实践以下列方式协助缺少权力的案主: 一是建立社会安全制度。当时民间社会工作组织号召所有社会工作者一起倡导一项永久性及全面性的福利制度,并得到其他相关社会工作及劳工组织的呼应,美国政府也因此陆续制定或通过各项社会安全制度,这是美国社会首次出现福利国家的诉求。 二是注意母亲及儿童的健康照顾议题。在Lathrop和Abbott等几位著名社会工作学者的倡导下,美国国会通过有关母亲与儿童健康的法案,由联邦拨款协助地方政府推动亲职教育、母子健康计划,特别是在乡村地区,以建全国家发展的公民根本。 三是建构美裔黑人的社会工作学校。为了协助黑人可以和白人一样地进入大学,以及扩增美裔黑人的资源与机会,亚特兰大社会工作学院和霍华德大学于1920年和1936年先后成立,专门培养黑人社会工作者,直接为美裔黑人引进“赋权”的教育效果。 四是社会服务的正常化运动。为了因应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及活动区域,赋权取向的社会工作者倡导设立服务机构或输送服务应该尽可能设立于邻近地区或工作场所,以便人人易于接近及使用。 一、发展历史 第三个阶段是从1945年至1994年。 这个时期的赋权取向的社会工作实践有如下特色: 其一,社会工作的介入必须以回应案主认定的需求为依归。鉴于以往的社会福利制度大规模介入贫穷者、游民、精神病患、受刑妇女与美裔黑人等弱势人群的生活,弱势案主经常感受到专业人员的标签与控制对待而产生出不信任与抗拒感,所以此时的赋权取向实践特别强调尊重案主,鼓励案主对其问题与需求的自主性。 其二,鼓励案主参与同辈网络的建立。为了降低弱势人群的疏离、孤立与无权感,赋权取向实践也鼓励案主与相同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一章 IBT写作范文系列15.pdf
- 第二篇 艺术的门类论.ppt
- 托福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之牛顿运动定律-智课教育旗下智课教育资料.pdf
- 12同步电机的基本理论与运行特性.ppt
- 教师压力缓解教学.ppt
- 第四章 参与式理念应用扶贫开发培训.ppt
- 第八篇教学_小学教育学.ppt
- 2014第1讲 社会学概论_附件.ppt
- IPv6视频服务与用户群体分析--上海交大.ppt
- 学前课程论课件讲述.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