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文言文复习文言语法知识.pptVIP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何其……”、“一何” (译为“多么”) 如: (17)“……之谓也” 、“其……之谓也” 、 “其……之谓乎” (译为 “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18)“孰与” 、“与……孰” (译为 “跟……比较 ,哪一个……”) 5、固定句式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巾,何其衰也!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如: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如: 5、固定句式 (20)“与其……孰若……” (译为“哪里比得上”) (21)“然则” (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如: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而专焉。 (22)“况……乎” (译为“况且……呢”) 如: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5、固定句式 (23)“有……者” (译为“有个……人”) 如: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4)“岂[顾、宁、勿、独、庸]……哉[乎、 邪(译为“难道(还)……吗”) 如: 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独不怜公子姊邪? 高考考文言句式,一般与对文意的理解的考查结合起来进行。学习文言句式,固然要会辨认某句是何种句式,因为这是基础;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会正确翻译。从高考的角度讲,了解这些句式,也是指能在文言文阅读的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识记与辨别的能力,进而把握文意,而不是要求考生去抽象地记忆到底有哪些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句式,以及各种句式的具体用法如何。 再见 句式和用法 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句式 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用法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倒装句 固定句式 判断句: 古汉语中,判断句大多不用判断词“是”,常见的格式有四种: 1、判断句 (1)主语后用“者”,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  如: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主语后单用“者”,或谓语后单用“也”表示判断。  如: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②梁,吾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4)“者”、“也”全不用。 如: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 秦,虎狼之国。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3)“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 如: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1、判断句 2、用副词“乃”、“则”、“ 即” “ 皆” 、“素” 、“ 耳”等表示判 断。这种形式也比较多见。 如: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余购三百盆,皆病者…… 此亡秦之续耳。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且相如素贱人。 1、判断句 3、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用“是”作判断动词的较为少见) 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1、判断句 以上各种类型判断句,译成现代汉语时, 如是肯定判断句 ,要用“是” ;如是否定判断 句,要用“不是”。 4、用“非”、“未”、“弗”等表示或辅助表示否定的判断。 如:吾本非文人画士……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2、被动句 1、用介词 “于” 、“受”、“受……于……“表被动(“于” 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而君幸于赵王。 如: 有罪受贰。(因有罪不被信任。) 2、被动句 2、用“见”、“见…于……”表示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如: 2、被动句 3、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 “……为所……”表示被动。 如: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吾属今为之虏矣。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被动句   以上几种类型被动句,翻译时要将有关词语译成“被”。 4、用介词“被”表示被动 (文言文中较少见)。 如: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