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首届中央电视台网络春晚的特点分析.docVIP

2011年首届中央电视台网络春晚的特点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年首届中央电视台网络春晚的特点分析.doc

2011年首届中央电视台网络春晚的特点分析   摘 要:兔年的春晚好戏连台,一场接着一场。2011年首届中央电视台网络春晚从2月3日起亮相中国网络电视台。明星与草根同台、粉丝与偶像共舞,网络春晚成为亿万网民、全球华人的大聚会。本文将着重分析首届央视网络春晚较之传统春晚的特点、暂存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兼谈网络春晚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春晚;草根;娱乐性;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134-01   一、2011年首届央视网络春晚的概况   2011年首届央视网络春晚从2月3日起每天19:30亮相中国网络电视台,大年初一至初六共制作6场晚会,每场120分钟,形成带状晚会群。首场网络晚会主题为“亿万网民大联欢,全球华人大拜年”,也是统领全部6场晚会的主题;其他5场网络晚会主题分别为“点击幸福、上传快乐、下载创意、共享奋斗和登陆未来”。第1场于大年初一晚黄金时段在CCTV-3和中国网络电视台同步首播;第2至6场网络春晚于初二至初六,在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络、手机、IPTV和车载公交电视四大平台上播出。   二、央视首届网络春晚呈现的特点   随着“传统春晚”暴露出的诸多诟病,春晚已被观众所厌倦。网络春晚的适时横空出世,成为“救场”的重要力量,它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从内容角度来看   1.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节目作品。   为了使这台网络春晚办出特色,突出网络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晚会组委会面向全球华人有奖征集节目内容。作品的内容包括以动漫、卡通形式演出的作品、网络歌曲、舞蹈、相声、小品、杂技、魔术、短信对联,记述各地过节习俗与家人欢度节日的文章以及网友用DV自拍的节目游记等。   2.晚会高举“草根聚会、经典怀旧”的大旗。   综观晚会,有超过半数以上节目是由网络流行歌手、红人以及普通网友表演的,“亚运微笑姐”、“梵高奶奶”等出色的才艺表演引起了现场热潮,魅力丝毫不逊色于大腕明星。徐誉腾的《李雷与韩梅梅》、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引起了怀旧情绪的集体爆发,面对那些再也回不来的青春,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   (二)从形式角度来看    1.它更多的融入了草根的元素,很好地将草根与精英结合在了一起。   网络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混搭”。央视网络春晚“零距离接触、零门槛参与”,让网友成为晚会的真正主角。明星大腕的演出阵容更为整场晚会增色不少,使节目显得更加精彩,草根与明星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    2.晚会高举“疯狂创新、温情互动”的大旗。   首届央视网络春晚的最大亮点就是录制现场选择在国家游泳中心的一池碧水之上搭起了绚丽舞台。网络春晚面向全球,中西合璧的创新也必不可少。此外,晚会现场不断滚动着的微博墙,墙上密密地写满了网友们发的微博,主持人从中随机挑选与观众和网友进行互动。   (三)从观众心理看    网络春晚的观众心理模式逐渐由“收看-欣赏”过度到“观看-认同-参与”。   三、首届网络春晚的意义   2011年首届央视网络春晚定位为央视除夕春晚的延续和补充,它少了除夕春晚受政治等环境约束的负担,显得洒脱、随意,娱乐性更强。无论是对于官方还是民间,其意义都是重大的。   春晚与《读者》杂志有类似的作用。在热闹的表象下,春晚抚慰了人的心灵,让人的心态在亲情的包围中走向和谐。政府需要,民众也需要,正是这两方的需要才使得春晚成了新民俗。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说:“不管是传统春晚还是网络春晚,它们在给全球华人呈现出丰盛精神食粮的同时,都要担起传播国家软实力和中华文化艺术图景的重任。”首届央视网络春晚的推出,充分说明,草根网民并不是被忽视的人群,他们是国家的主人。   四、央视首届网络春晚的瓶颈    和除夕春晚相比,首届网络春晚不尽成熟。首先,多数主持人与电视版春晚一样,没有新鲜感;其二,曲目相同,完全真实版的“同一首歌”,而且重复的曲目不止一个;其三,多数主要演员出自央视春晚,演员存在赶场现象......   一样的主持,一样的演员,一样的曲目,是剽窃央视春晚,还是为节省制作成本?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作为一种尝试,央视首届网络春晚不可能尽善尽美,但可以肯定,它绝不等同于山寨春晚。随着互联网的完善普及,网络春晚将成为一种潮流一种时尚,它的低门槛,也将成为传递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民俗文化和展示自我的一个大舞台,或许明天,你我都是这个舞台的主角。      参考文献:   [1]郎昆.浅谈《春节联欢晚会》的走向[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5(05) . 4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