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人的土路.doc
一个人的土路
黄家寨是离镇上比较偏僻的一个村,离县城更不屑说了。黄家寨像镇这个棋盘上丢弃的一个棋子。没人关心黄家寨,外边也极少被人提及。但这并不是说这个村子就不存在了。麻雀再小,五脏六腑也是健全的。黄家寨政府机构是完整的,村主任,会计,副主任,还有各个小组长,一个都不少。但这些官员是个摆设,很少情况下发挥作用,黄家寨一直像自生自灭的自然村。但这次不知为何,镇上想到了黄家寨,给黄家寨一笔款子,修路。这让村里人兴奋一阵子儿。家家户户争当义工,一车车水泥和沙从外面运来。黄家寨人把村以外的地方都称之为“外面”。这个“外面”在他们眼里可大可小。
黄家寨的路是个“非”字形的。中间是一条竖的大路,左右两边各三条小路。可黄家寨的人弄不明白,最后一横不修了。村主任说,镇上财政有些紧张,没钱了,等手头宽裕再继续修。黄家寨人想不通,就还那一点了,就差那一哆嗦?后来,听有人说,其实镇上把钱给村了,村主任几个家伙把最后那一横的钱贪了。这些事黄家寨人也懒得追究,里面的猫腻不是他们能想像到的。但不要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黄家寨人心里亮堂得很,电视媒体扑面而来,整天播放着反腐倡廉的电视剧和新闻,黄家寨人好像很理解当官的,当官的也是人,是人嘛!要么做些好事,要么做些坏事。所以,村主任说修路没钱的时候,大伙儿就笑了,那分明是一种嘲笑,小样,骗谁呢!谁不知道你心里那点儿小九九。但终归有些遗憾是真的,像有人送黄家寨人一身西服,结果,西服上有个洞,美中不足,不够圆满。
黄家寨人在忙忙碌碌修路的时候,只有老嘎大不热心,也不关心。老嘎大是一位孤寡老人,一辈子没结婚。老嘎大是他的外号,他大名叫张仓,这个外号怎么来的,我就不知了。恰恰老嘎大就住在那一横上。那条街没修,村主任很内疚不安的样子,去老嘎大那里说些歉意的话。本来村主任是不需要去的,他是这里的最高长官,在他眼里,北京是中国的中心,他家就是黄家寨的中心,他呢,自然就是黄家寨人的中心;如果黄家寨有电视台,他这个村主任每天去谁家指导工作,去谁家劝架调解,去谁家喝酒,不都要天天上电视。当然,他只是这样想想玩儿,他要是对黄家寨人说出来,黄家寨人还不把他骂个狗血喷头。他去老嘎大家作个样子,老嘎大毕竟是他叔,和他爸是一个奶奶的。
村主任给老嘎大上一支烟,说,老叔,你看你看,这事!哎!多不圆满。我还给镇长说,就一条小路了,再哆嗦哆嗦不行?镇长说真没钱了呢!老叔,我当时就和镇长吵了一架。
老嘎大就傻傻地笑了。
村主任看着老嘎大笑,他搞不清老嘎大的意思,觉得老嘎大笑得深不可测。
他怎明白,老嘎大人家是自个儿给自个儿笑的。他就这样,好事儿他就点头傻笑,坏事儿就摇头苦笑,说不上好事和坏事他也莫名其妙地微笑,从来没人见老嘎大苦恼过,村里人背后也叫他“笑老头”。
老嘎大拍了一下村主任的肩膀,说了句,俺明白,大侄子!没事没事!回去吧。
村主任悬着的心这才落下,笑呵呵离开了老嘎大家。在路上狠狠骂了句,老东西,还不死哩!
说也奇怪了,这一条街上就老嘎大自个儿,那几户都紧锁大门,到城市打工去了。这街上的路修不修基本没有什么意义,没人走了。在老嘎大看来,路是要常常走的,不走路就寂寞了。路寂寞了,就在路面上生出了草,让草陪它说话,草紧贴路面,草和路在窃窃私语。修路只是给路穿上了一层水泥和沙石做的盔甲,让路反不舒服起来。
以往,老嘎大早上起来,都要遛达,身子老了,经不起跑了,连慢跑也经不起,骨头朽了,不能用得太猛、太快、太剧烈,只能慢慢地运动。老嘎大不乱走,他每次都是走得很有规律,把村庄这个“非”字路走一遍,然后,就原路回去,可以说,村里每一条路都成了老嘎大的朋友,老嘎大用脚印和路交流。他的心事自己不动嘴说,路也会知道,路根据老嘎大走路时脚的力度,节奏的快慢,就知道他今天的心情好坏。老嘎大就这样用脚和路交流。老嘎大长年累月穿一双黑布鞋。黑布鞋柔软,不硌脚。有次老嘎大赶集去,在路上捡到一双皮鞋,好好的,崭新。鞋很黑,很亮。老嘎大明白了,肯定是人家赶集买的,还没穿过。老嘎大就在那等儿,等人回来找,半响,连个找鞋的人影也不见着。老嘎大就把皮鞋拿回家,穿上试试,正好,这鞋和他有缘呢!老嘎大得意地穿了一天,晚上发现脚硌了个泡,没穿皮鞋的命哩!捡了也不是自己的。老嘎大叹了口气,偷偷把皮鞋放回路边,让有缘的人穿去吧!
修了路,最得意的是村里那些小媳妇们,她们突然变勤快了,自己门前的路,都爱惜得和自家院子一样,有的还拿扫帚来扫扫。她们感叹,水泥路是多么平,多么干净啊!人在路面上睡个觉也不脏呢!有的小媳妇就把刚会走的宝宝放出来练脚,岂知道,这正是她们的粗心大意,宝宝走几步,一个不小心,就摔倒了,脑门直直朝路面撞去,头马上起来个大疙瘩,重了还摔个头破血流。吓得马上去小诊所包扎上,一条白色的胶布包扎头上。爷爷奶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