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款”成忘年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与“大款”成忘年交.doc

与“大款”成忘年交   我已是80多岁的老人,本以为和社会已经脱节了,却偶然地认识了一位在商海上呼风唤雨的“款爷”,和他成为忘年之交。   1997年香港回归,儿子兴奋地说,想请我到香港旅游。我琢磨了一阵子对儿子说:“1982年我去英国时经过香港,并不太喜欢。如你有孝心,我倒想回沈阳观光一次,因为九?一八以后,我离开东北已经快60多年了,还从来没回去过。”儿子愉快地说:“愿意尽孝,明天起程。”   第二天,我们便登上了飞往沈阳的飞机,儿子和我闲聊:“妈妈,您今天归故里,一定有很多心思。您回来要看什么人?”我说:“少小离家老大归,满头银发思故乡,故乡无人山河在,妈妈走南闯北,但是仍忘不了多灾多难的乡土。”儿子说:“只因您是见证人,我经常出差到沈阳,就没有亲切的感觉。”   我的邻座是一位50岁左右的男土,他一坐下便掏出一本介绍陶瓷艺术的书开始看。快下飞机的时候,我们互相点点头,我对他说:“您很喜欢瓷器吗?”他点头说:“我正在研究古代瓷器。刚才听到你们母子俩说话,您来探亲吗?”我笑对他说:“我无亲可探,是专程来探望故乡的,我儿子都安排好了住在某酒店。”   我们下了飞机,刚到酒店;服务台就通知有来客探访。我们非常奇怪,儿子接过电话,对方说:“我是您在飞机上的邻座,名叫李兴志,想来看望阿姨的。”他进屋后便说:“阿姨,我想尽一下地主之谊,您在沈阳住几天,我陪您几天。”我愣了一下,说:“这怎么可能,素不相识,怎么好打扰您,谢谢您的好意。”他说:“阿姨,您不必客气,我有轿车,沈阳变化也很大,我是沈阳通,您说到哪里,我都可以陪您。’我望望儿子,迟疑着。   李兴志也觉得素不相识,我们不敢接受,便问:“阿姨,来沈阳住几天,有什么计划?”我说:“我是北京文史馆馆员,首先想到沈阳文史馆拜访,向他们学习。然后参观小河沿湖和沈阳故宫,最后逛逛我读书的中学和小学,不知母校是否还在?”李兴志说:“文史馆明天上午我便陪您去,中午请您吃饭,小河沿湖已经改为青年湖。这几处我都可陪您去。”我虽然有些疑虑,但是也不好意思当面拒绝他。   第二天,他果然驾车送我们到文史馆。沈阳文史馆是个二层小楼,有百年历史,有点摇摇欲坠。二楼会议室已经有馆长和几位馆员热烈欢迎我。大家坐定后,李兴志便说:“你们谈,大约11点,大家到酒店便餐,为阿姨接风。”我看到他们很熟,便问馆长:“这位先生是做什么的?”馆长大吃一惊说:“怎么,您不认识他吗?李兴志是我们沈阳有名的大款,在沈阳搞开发,很热心公益事业,他为下岗女工解决困难,在营口建立母亲村。”我说:“这座楼已经年久失修;为什么不请他翻修一下呢。”馆长忙说:“这是张学良为赵四小姐盖的小楼,李先生已捐了40万,我们已经预备翻修了。”   这时我才了解,这位飞机上的邻座原来是个纵横商界的生意人。以后的几天,李兴志陪我们参观了张学良的艺术厅、大帅府等地。到处都在破土建设,我住过的地方和学校都寻不到了。李先生说:“这些主要的街道,都有我的项目。”儿子说:“你是一位开拓者,咱们的相识很意外。”我说:“这叫有缘千里来相会。”李先生说:“我一看见您,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就想叫您老妈妈。”   我笑道:“您认识我这80多岁的老人有什么好处呢?”   “我很难说清楚,您虽是岁数大,还很有灵气,我被您吸引住了。您有深刻人生体会,丰富的思想和经验,金子都买不到。今后我经常和您往来,不管您到什么地方。”   以后的几年中,李兴志经常到北京看我,每次都坐两三个钟头。我们总是海阔天空,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家庭和谐、夫妻关系和儿女教育等等无不涉及。用他的话说,我们谈话总是谈不完。我听了他的美言和夸奖,自然心中感到舒服和安慰。   我老伴去世后,儿子送我一间农舍,让我到乡下散心。李兴志也到农舍来看我,在我家吃一顿农家饭。   李兴志头脑敏锐,他看过我住的乡村小院以后,在沈阳青年湖附近购进一块土地,模仿了我这乡村小院,开发了百套农家小院,几乎全部售出。他还把这片庄园命名为“佳苑农庄”。我听后,禁不住笑对他说:“你的头脑真敏捷;连我名字的‘苑’字你都利用上了。”他说:“阿姨,我不是说您有灵气吗?”   李兴志虽然是一个忙忙碌碌的商人,但他却和我这个87岁的老人常来常往,也许是因为我这个世纪老人还不算落伍吧。   (作者系作家、著名翻译家叶君健先生的夫人。)   责编:孙 展 3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