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与自然共生的造物观探索.doc
与自然共生的造物观探索
摘要:人造物质的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地球的环境陷入重重危机,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我们过去所走过的路。工业社会是否适合地球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又能否带领人类走向幸福的彼岸?我是悲观的怀疑者,但我却相信,积极的探索可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尽管是微薄或者可以是忽略不计的。基于这种探索,我再次提出与自然共生的造物观的理念,希望能发出荧火之光,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继续的探索。
关键词:共生设计;生态化;设计观;自然;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X1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9-0254-01
一、序言
2010年的中国北方酷热,南方洪水不断,这种反常的气候让我不们不得不慎重思考我们所面临的生态危机:森林滥伐,绿地减少;土地丧失,沙化严重;淡水紧缺,水污染惊人;物种灭绝,生物锐减;气球升温,酸雨肆虐,臭氧层耗竭;佛家总说:因果循环,报应不爽;那么是谁种下的因,又是谁应该承受这样的果?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几乎所有人都参与到了破环自然环境的历史进程中,这些人就包括我们自己,因为今天我们依然在消耗地球上的资源,产生废物和垃圾去污染我们身边的环境;我们狂妄自大,认为人类就是这个地球这个生物圈的神,我们可以主宰一切,所以肆无忌惮的去掠夺自然资源和破坏环境,所以我们遭到了自然界的报复。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流淌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就是我在上文所说,我是悲观的怀疑者,但我却会积极的探讨让地球更美好的发展方式。我在序言中陈述的观点略显尖刻,甚至刻薄,但我并不是为了表达我的愤怒,发泄我的不满;我是想在这个信息泛滥的社会,或许只有锋利一点的语言才能引起别人的关注吧。而我自己所关注的则是寻求更合理的发展方式,让地球能够向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我是一个淳朴的中国人,不敢舍弃老祖宗留下的逐渐被世人所忽略的宝贵财富,所以在一知半解中拜读了《易经》与《道德经》,我们的祖先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智慧,让我感到敬畏和自豪,而且幸运的是有些思想竟然与共生设计的思维不谋而合,同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独特而经典的见地――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维与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态度。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道德经》的第77章。天地运行的发展变化规律就是把万物发展中不平衡的。多余的部分损掉,来补充发展不足的部分还给大自然。即人类和万物的发展平衡的关系,也是人类社会和自然发展的平衡关系。首先天地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万物的生存条件,在保证万物生存条件的前提下,才能保证人类本身的生存。其次人类也是大自然当中的一部分,人类社会是从自然中分离出来的,同时也离不开自然。
三、与自然共生的造物观探索
所谓共生,是指一种合作共存,互惠互利的状态。整个世界是一个多元的世界,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共生论”设计观要求设计必须与自然、环境共生,设计产品应该符合生态规律,有益于环境的健康发展。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从选材、制造到使用、废弃都要考虑生态问题。设计系统从构想、原材料到废弃物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处于共生的状态。设计环境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这些作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些相互作用可以被归纳为三种基本的类型:1.被设计系统的外部相互依赖性(系统的外部或者环境关系);2.被设计系统的内部相互依赖性(系统的内部关系);3.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关系(系统的输出与输入)。在一个生态设计系统中,我们必须同时考虑所有这几个方面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多元共生关系。在对共生设计的探索中,许多的设计师和学者已经进行了大连的设计尝试。他们通过资源的节约、资源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通过选择非污染性和再生性原料,或通过对自然的拟态、对生物的仿生等多种方式,使当代设计迈进了一个革命性的阶段,这是需要加以充分肯定的。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因为共生或生态意识与实效性的生态行为并非是一回事。
四、总结与期望
人与自然、人与生物、人与人、人与未来的共生问题,实际上是人自身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个文化问题,一个伦理问题。如果人能够摆正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如果人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认识到自然“可持续”被榨取的限度,能够把眼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把国家的利益和全球的利益结合起来,把人类的发展同人类以外的自然生物的发展协调起来,尽可能依靠人类自身的修养和道德克制无止境攫取的欲望,在保持与他人(包括其他民族和后人)公平合理地共享大自然的赐予和恩惠的同时,拒绝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那么,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常见的临床药师培训学习汇报.ppt
- 言语行为和翻译.ppt VIP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据处理》作业设计.docx
- Hive数据仓库应用教程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医院培训课件:《传染病防治法》.pptx
- 幼小衔接的拼音试卷十套打印版.pdf VIP
- 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符号》 课件.pptx VIP
- 规范《DBT29-222-2014-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资料管理规程》.pdf VIP
- GB_T 22890.1-2024 皮革 柔软皮革防水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反复线压缩法(透度计法).pdf VIP
- DB34_T 4324-2022水泥土搅拌桩地基加固施工技术规程.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