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他奉献在千里铁道线上.doc
他奉献在千里铁道线上
阳春三月的一天下午,记者慕名来到长沙城南的中南大学铁道学院,拜访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建设工程学部院士、该校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曾庆元。这位慈祥面善的长者,瘦高个子,穿着朴素,谈吐严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从小苦读 记忆力不凡
1925年出生的曾庆元,原籍江西省泰和县。在这里他度过了青少年时代,留下了求学的足迹。曾庆元作为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自幼就读于家乡的同族私塾先生门下,当时家人的目的无非是让他读点书,认几个字,能写自己的名字。然而,曾庆元一开始读书就表现出他的聪明好学,令人羡慕。每天早上在先生检查学生阅读和背诵课文的时候,曾庆元总是背诵得很流利。他还主动要求先生多教他一些新内容,只要先生带着读二三遍,自己再阅读几十分钟,就能顺利背诵过关了。四年时间,曾庆元没有挨过先生的“板子”,却比别的学生学得更多的知识。那时,他读了《幼学琼林》、《论语》、《大学》、《礼记》、《中庸》、《孟子》、《易经》、《左传》等古籍,打下了中国古文知识基础,但是没有学数学。
曾庆元由于学习认真,成绩优秀,深受私塾先生和周围人们的喜欢。他的堂伯父曾肇元看出曾庆元的智力非凡,就劝导庆元的父母一定要节衣缩食送子读书。后来,曾庆元到离家七八里远的镇上读小学,一进去就读五年级,虽然是初接触数学,但是他不怕困难,通过努力很快跟上了班,14岁就高小顺利毕业。那时候,他的伯父在小学所在地的镇上开了个小店,隔三岔五,叫曾庆元去吃饭,补充营养,对他讲一些读书能改变人的命运的浅显道理,并寄予鼓励和希望。对此,曾庆元至今难以忘怀。
曾庆元的初中学业是在泰和县立中学完成的。那年月,他主要靠父亲在家务农的微薄收入来维持学费,生活很艰苦。加上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入侵,泰和县城常听到呜呜的防空警报声,老师带着学生东躲西避,后来学校迁到乡下。这动荡生活磨砺了曾庆元的意志,他懂得人穷志不穷的道理,更加发奋读书。他在初中,除了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之外,还自学了范氏大代数,比别人高出一筹。
1943年,他以出色的成绩考入吉安国立十三中学高中部,又度过了难忘的三个春秋。有一次夏天他父亲去看望他,手头紧巴巴的,舍不得花钱住旅社,晚上睡在拼拢的饭桌上过夜,第二天清早曾庆元看到这番情景十分心酸。他深知父亲的难处,在学校从不乱花钱,勤俭节省,洁身自好。当时国民党、三青团在学校拉帮结派,曾庆元只埋头读书,从不沾边。他假期回家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割禾锄草,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滋味。1946年,他又顺利考入南昌国立中正大学土木系。1950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
1953年院系调整,曾庆元调到长沙中南土建学院(今湖南大学)桥隧系任教。1954年,他到清华大学土木系当研究生,学习钢结构。在读研期间,他好似得了知识饥饿症,除学习规定课程外又攻读了弹性力学、弹性稳定理论、空间结构分析理论、结构动力学等课程,并圆满完成了毕业设计,为今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56年,曾庆元研究生毕业,回湖南大学任教,同时进行厂房钢结构阶梯柱自由长度计算方法的研究,并提出三节柱自由长度系数计算式及考虑总空间工作、厂房柱自由长度计算法,写出了论文,公开发表。这种计算方法还被当时的武汉建筑设计院采用。
学术创新 独树一帜
1960年8月,长沙铁道学院成立,曾庆元调到该院桥梁系。从此,他长期从事桥梁振动与稳定的教学和研究,独辟蹊径,勇于创新,创立了“列车----桥梁时变系统横向振动分析理论”,解决了铁路桥梁横向刚度的分析问题。
1964年,曾庆元在边教学边研究中,克服重重困难,写出了《钢连续梁桥竖向振动近似计算》一文,并提出了计算式。这一成果对铁路桥梁竖向振动的分析计算原理有了重要发展。但是,“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打断了科研的正常进展。曾庆元说:“真正从事桥梁振动研究是从1972年开始的。”当年他有幸参加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桥梁研究院主持的钢桥振动专题研究,研究钢桥空间自由振动及静力偏载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曾庆元写出了《简支下承桁梁偏载变位、内力及自由振动计算方法》等两篇论文,成为解析法桁梁空间分析的范例。1976年,长沙铁道学院赴九江长江大桥开门办学,曾庆元应邀将他的理论和计算方法用于解决该桥设计中的难题并发挥重要作用。他初露锋芒就引起同行的关注。
曾庆元选择铁路桥梁横向振动研究课题,作为主攻方向真正进入关键阶段是1979年。那时“科学的春天”已经来到,科研环境更加宽松,他已升为副教授开始带研究生,同年铁道部第四设计院邀请他参加京广复线武水大桥连续箱形梁桥扭转的分析计算。在研究中,他提出了形成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可使任何桥梁复杂系统的刚度矩阵以及荷载列阵均可简便建立。这使传统的结构矩阵分析产生了质的变化,具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