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压力、文化冲突与主流社会.doc
压力、文化冲突与主流社会
编者按:目前,世界上大概有1.25亿人生活在原籍国以外的国家,每年有约260万人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民,如何引导这些移民和他们的后代在不同文化相冲突所产生的隔阂与压力下,融入居住国,是个严峻的问题。不久前制造了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的赵承熙事件以及更早前的华裔美加双料博士蒋国兵跳桥自杀事件,不能不让人们对该问题引起更多的重视。
移民他国的朋友,在异国他乡,你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吗?你能书写成功的人生新篇章吗?让我们一同关注。
从赵承熙事件看移民孩子的成长
赵承熙从一个安静的少年到走向极端,原因何在?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赵承熙的母亲曾试图寻求弗吉尼亚一家教堂的帮助,以使她安静但却愤怒的儿子恢复精神健康,但最终惨剧还是发生了,又是为何?移民及融入的过程到底对孩子产生了怎样难言的压力?
几乎没有朋友,平时将自己掩藏在帽子和太阳镜下,沉默寡言,说话声音几近耳语,拒绝与老师、同学和邻居交流,有时威胁同学,有时沮丧,写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和声讨富人的“宣言”……种种描述,勾勒出一个心理状况迥异常人的形象。是什么让赵承熙变成这样的人?
赵承熙在1992年8岁时随父母从韩国移民美国,属于移民第二代。移民第一代与第二代在行为心理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移民第二代在文化上缺乏归属感,感觉自己是属于两种文化之间的人,既不能认同其父母的故国文化,也不被美国人承认为是“美国人”(或者不那么像美国人)。赵承熙从一个安静的少年到走向极端,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他对移民美国后的文化不适应。社会的多元性已经成为美国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但是种族主义和偏见仍然顽固地存在,影响着少数族裔生活的方方面面。据说,赵承熙在弗州上高中时,有一次在课堂上,老师让他朗读课文,他由于害羞和语言能力问题,念得磕磕巴巴,结果引起全班哄堂大笑。可以想象,这种疏远和戏弄对一个未成年孩子心理伤害有多大,实际上也为他日后的报复行动埋下了伏笔。由于处在这种“中间人”的地位,移民二代在文化和精神上的压力很大。一方面,在家里父母传授和要求的是原籍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出了家门又受到迅速变化的西方文化冲击。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两者的观念有时又是相冲突的。如亚裔家长望子成龙,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在美国年轻人看来,光会读书、成绩好是远远不够的,也不值得尊敬。移民二代穿梭于两个世界之间,却似乎两个世界都不属于他们。对于亚裔而言,由于特殊的长相,让他们很难融入美国社会, “永远的外国人”的影子始终伴随着他们。赵承熙在上大学时把自己的韩国名字改成了读起来更像英语的名字,这是一种减少“异类感”的方法,也说明了他内心的苦闷。
赵承熙父母怀着“美国梦”来到美国,靠辛勤工作,拥有了自己的干洗店,在华盛顿郊区韩国人聚居区有了房屋,一对儿女前后上了名牌大学。赵的父母为人和善,还经常会为邻里做些好事,与赵承熙的冷漠形成对比,而这正是移民的代际不同。第一代移民尽管生活辛苦,从事着美国本土人不愿干的工作,在社会上还受歧视,但与原籍国相比,总体还是满意的,毕竟生活改善了。第二代移民出生在美国,没有这种比较,没有原来生活的经验,从本能上要求平等,要求社会的认可,不愿意继续其父母从事的起步工作。他们对于生活的满意程度是参照当地人的生活,缺少父辈那种对生活的满足感,相反,他们较多地体会到与当地人生活地位差距时,便会在心理上产生更多的被歧视感和被剥夺感。与父辈的期望不同,他们强烈地要求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垂直上升。第二代移民面对不平等缺乏忍耐性,容易产生愤恨,困惑和苦恼比他们父母要多,往往会采取一些比较激烈的对抗性行为,来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他们的不满。
赵承熙事件将使一些韩裔移民反省他们让孩子在幼年时就移民美国的做法,这种“韩国式移民”是为了避开韩国国内激烈的中学、大学入学竞争,拿一张在韩国颇为吃香的美国大学文凭。多数韩裔孩子的父母为了把他们送到美国读书,作出了重大的牺牲――有的放弃在韩国国内的较高职位,在美国从事层次较低的工作以便陪伴孩子;有的留在韩国赚钱,供孩子在美读书和生活,彼此都承受亲人分离之痛。细想来,中国的家庭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中国的父母也应该好好反思了。
让孩子更好的融入当地社会,掌握好语言、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等等,不一而足。本文仅从父母的言传身教谈谈看法。孩子的教育,首先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从父母对于事物的态度和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开始的。父母移民他国闯荡,总是试图靠他国的发达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现实和自己的想法总是有距离,而这种距离自己并没有真正能缩短,所以会在言谈举止上流露出对于社会的不满,对于自己的窘境痛苦的无奈。父母对于暂时的困难能坚强地面对,那么孩子也会在困难面前一样地勇敢;如果父母对于自己的命运不满,天天骂社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