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与风带》——时新 - 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PPT

《气压带与风带》——时新 - 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压带与风带》——时新 - 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

第二节 气压带与风带 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 时新 回顾旧知 A热 B冷 热力环流 第二节 气压带与风带 第二节 气压带与风带 活动一 如果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在下图中标出大气运动方向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并比较极地和赤道地区近地面气压的高低。 2、想想赤道与极低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维持?为什么?(提示:从题目本身找答案) 冷  冷  热  (高压)  (低压)  大气环流: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单 圈 环 流 单 圈 环 流 (高压)  不能     第二节 气压带与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高 压  低压  赤道 北纬30度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南风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被迫下沉 第二节 气压带与风带 第二节 气压带与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① ② ③ 生成结论 三圈环流: ①低纬环流圈 高 压  低压  低 压  高压  ②中纬环流圈 ③高纬环流圈 第二节 气压带与风带 活动二 自主绘制南半球三圈环流图 第二节 气压带与风带 全球共有几个气压带,在分布上有何规律? 分布规律:南北对称,高低气压相间分布 七个气压带: 第二节 气压带与风带 赤道与副极地地区均为低气压带,上空的空气均在做何种运动,但成因有何不同? 七个气压带: 成因 热力因素 热力因素 热力因素 动力因素 动力因素 热膨胀上升 两股气流相 遇后一起抬升 第二节 气压带与风带 我们知道风总是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那么图中的风能不能按照虚线所示方向运动? 东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东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东风带 六个风带: 东北风 西南风 东南风 西北风 东北风 东南风 第二节 气压带与风带 构建知识体系 一、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 单圈环流 (局部地区) (全球性) 由 于 的存在 七个气压带: 分布规律: 成因: 因素: 因素: 六个风带: 信风带:从 气压吹向 气压 西风带:从副热带高气压吹响 气压 东风带:从 气压吹响副极地低气压 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热力 动力 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 赤道低 副极地低 极地高 第二节 气压带与风带 课堂巩固练习 1、关于气压带叙述错误的是( ) 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气压带,4个高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大致在南北纬30°左右 C.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D.低气压带上空盛行下沉气流高气压带上空盛行上升气流 2、下图中哪一幅是北半球西风带(  ) D C 第二节 气压带与风带 3、读下图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课堂巩固练习 (1)写出气压带的名称:A C E G 其中由动力因素形成是 ,由热力因素形成的是 。(填字母) (2)写出风带的名称,并在图中相应区域用箭头画出风向。 B D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C E A G 东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谢谢!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