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在历年高考中的考查点详解 兰州成功学校 蒲胜.doc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在历年高考中的考查点详解 兰州成功学校 蒲胜.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在历年高考中的考查点详解 兰州成功学校 蒲胜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在历年高考中的考查点详解 兰州成功学校 蒲胜总结 (2009.广东)32. 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3)-(4)题。 资料一:见图15. 资料二:见图16. 资料三:见图17.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多选题,填选项字母)。(3分) A.植物种类增加 B.土壤肥力降低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3分) (2009.江苏) 图9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0是洞庭湖825-2006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主要原因是、。(3分)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等生态价值和、等经济价值。(4分)(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3分)?【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到对地理统计图表的认知解读能力,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理解,及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措施的应用能力。 (1)据图20柱状图提供数据随年份演变可知,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变小,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人为围湖造田,另一方面是上中游水体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在洞庭湖淤积。 (2)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主要生态价值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另,湖泊湿地开发的经济价值有很多,如作供水水源、发展水产养殖、提供航运等。 (3)此题设问若改为“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有哪些较为可行的方案、措施”则更利于学生把握答题重点,凸现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针对洞庭湖水域面积缩减、沿岸工农业发展排污致使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等问题,应坚持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洞庭湖周围地区做好植被保护、水土保持、污染防控等工作。 【答案】:?? (1)变小?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2)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 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 ?(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 2l.图6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10分) 答案: 围填海前后的变化: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湾消失等。(2分)(答出三项即可得2分) 负面影响及对策:(8分)(选任何一项变化,负面影响答对得4分,对策答对得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 湿地消失——负面影响: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   ??? 对策: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   ??? 山林被破坏——负面影响: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 对策: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崩塌、滑坡灾害。   ??? 海滩消失——负面影响: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   ??? 对策: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可营造人工湖泊和人工沙滩。   ??? 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负面影响:大堤容易造成排水不畅、诱发次生盐碱(渍)化。   ??? 对策:开挖人工湖泊、降低水位以及加强围填海区抗洪排涝能力等。   ??? 海湾消失——负面影响:海湾渔业和养殖业迁出,影响渔民的生产生活。   ??? 对策:应通过合理的补偿安置,解决该区域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2009.上海)(七)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盆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图)。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 14.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A.高出很多 B. 高出稍许 C.高度相同 D. 高度较低 15. 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 A. 黄土塬 B. 沙滩地 C. 沼泽地 D. 自流盆地 16.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A. 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C. 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D. 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解析思路】:实验类命题,注重对抽象原理的验证、感知。该题考查考生对下垫面性质、地表状况,与地表径流的关系。(14)海绵起到拦蓄地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