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翡翠之路-闽翠缘.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翡翠第一城——腾冲 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有个与缅甸毗邻的腾冲县,县城虽然不大,但这里自古玉业兴旺,千余年来跟“玉石之王”——翡翠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把它称之为“翡翠城”,就在这里传出了许多关于翡翠的趣闻。 一、翡翠的传说   翡翠的名称源于翡翠鸟,雄鸟羽毛红艳,叫翡鸟;雌鸟的羽毛鲜绿,叫翠鸟。翡翠的颜色极像这两种鸟的羽毛,因而得名。翡翠属硬玉,化学成份主要为钠铝硅酸盐。 翡翠是玉石家族中的一员,特别好的翡翠其价值可以与钻石媲美。翡翠的绿色,有的像茸茸的春草,有的像柔嫩的葱心;有的绿艳而鲜,均匀如染;有的绿色深艳,似祖母绿宝石,是制作名贵玉器、玉饰的上佳原材料。据史料记载,慈禧陵墓中曾有翡翠西瓜两个,西瓜皮是绿色的“翠”,瓜瓤是红色的“翡”,其中还有几粒黑色的瓜子。西瓜是巧妙地利用一整块翡翠的天然色彩雕琢而成,当时价值500万两白银。可惜此瓜被军阀孙殿英盗走,后来卖给了美国的费城博物馆,可见其珍贵。 二、玉石之路   从汉代开始,腾冲便成为我国与缅甸进行贸易交往的重镇。当时,从四川成都出发,经腾冲入缅甸密支那可直抵中西亚,形成了一条丝绸之路。这条西南丝绸之路比北方丝绸之路还早200~400年。当时,沿着这条路,马帮、象队络绎不绝,贩运大量的玉石毛料。密支那—腾冲—永昌,密支那—八莫—盈江—腾冲是两条主要通道。从明代至抗日战争后期的近500年间缅甸开采的玉石料几乎全部是从这两条道运入腾冲。腾冲商号林立,从事玉石进口的业务,俨然是一批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而这条丝绸之路,在这段时期还不如说它是“玉石之路”更为恰当。 三、翡翠传入中国   翡翠从汉代就传入了中国。据史籍记载,早在东汉永元9年(公元97年),云南永昌(今保山)徼外蛮及掸国王雍“调谴重泽奉国珍宝”,这是缅甸玉石首次进入中国。掸国即今缅甸东北盂拱、孟密一带,当时玉石是作为贡品,还不是作为一般的商品进行交易。 这些珍奇的“绿色石头”,使中国那些王公贵族视为异宝,竞相佩戴装饰,成为时尚,甚至以玉佩区分官阶。直到明代中叶,中国皇帝派太监驻永昌、腾冲专门采购珠宝玉器。明末熹宗天启《滇志》载:“官给本钱,由民收宝石人于宫”。官私合作,使当时大量缅甸玉石进入中国。   在清代,从缅甸进入腾冲的商品以玉石珠宝为主,棉花次之,大量玉石汇集腾冲后,一部分就地打磨加工,一部分向东经大理运达昆明加工,再远销内地和沿海。到抗日战争前夕,腾冲被日军占领之前,这里盛极一时,城内的小月城是玉石珠宝商人聚集之处,有上百家店铺,各色玉石、翡翠雕件琳琅满目,被称为“百宝街”。当时腾冲城门外的拴马场上,过往行商骡马留下的粪便每大有二、三尺深,可见当时腾冲已成为滇西南的大都会,并有“小上海”之称。 四、中国人到缅甸采玉   由于玉器珠宝价值昂贵,刺激了缅甸玉石的开发,滇西南的老百姓蜂拥而至,纷纷前往缅甸采玉。从明、清年间到解放初期,滇西南大多数年份每年有数万人上山。为此,美国人布尔赛在《东南亚的中国人》一书中这样写道:“中国大批开采玉石和宝石的技术工人到缅甸,使缅甸的玉石和宝石产量大增,缅甸古都阿摩罗补罗的中国古庙的石碑上,还刻有五千个中国玉石商人和采玉工人的名字”。由此可见一斑。 五、玉石交易   做玉石生意,兴衰沉浮,大起大落。有时一夜暴富,转眼倾家荡产,极不稳定。玉石的毛料叫璞玉,一眼看去,都是些大小不一的石头,仔细观察,有的可找出一点露在外面的绿色。有时看好一块,花大价钱买了下来,剖开一看,仅在表面有点绿;有时花钱很少,买了一块不起眼的,剖开一看,却是上等好料。腾冲流传至今的“绮罗玉”、“段家玉”的故事,就富于十足的传奇色彩。   清嘉庆年间,绮罗乡玉商尹文达,其祖上从玉石场驮回一块毛料,通身深黑,其貌不扬,许多行家看后都认为是块最差的料,祖上便将它当块石头镶在马厩里,天长日久,这“石头”被马蹄蹬踏掉部分外皮。一天,尹出行来牵马时,恰好从瓦缝中射进的阳光照在石料上,反射出几点美丽的绿光。于是,他便将石块抱去解磨,才发现这是一块上等的翡翠料。他用此料,制作了一只宫灯,于赛会之夜挂在水映寺中,整个寺院都被宫灯映绿了,观者无不称奇,轰动一时。尹文达携灯到昆明献给云南巡抚,巡抚给了他一个“土千总”的官职。后来他又把做灯剩下来的碎片,加工成上百副耳片,带在耳上,能把耳根映绿,这就是被称之为“崎罗玉”的翡翠。   民国年间,绮罗乡段家巷有个玉商段盛才,从玉石场买回一块300多斤的大玉石毛料,其外表是白元砂,许多行家看后都直摇头,没有人肯出价。他泄了气,便把这块石料随意丢在院子门口,来客在那儿拴马,时间长了,被马蹄蹬掉一块皮,显出晶莹的小绿点,引起了段盛才的注意,于是拿去解磨,竞是水色出众的上等翠玉,做成手镯,仔细看去,就象在清澈透明的水中,绿色的小草在随波轻轻飘动,从此“段家玉”名扬中外。   翡翠玉石的

文档评论(0)

ywqa2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