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经电刺激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论文.doc
神经电刺激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论文
【关键词】 癫痫;神经电刺激;治疗
随着经典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的合理应用以及新药的不断出现,多数癫痫发作能够较好地得到控制,但仍有约30%的癫痫患者对各种AEDs均不敏感[1],而且约有50%的接受药物治疗的癫痫患者,出现明显的药物副作用,而影响其生活质量。在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中,仅有大约50%的患者存在切除癫痫灶的手术指征。因而.freelulation,ECS)、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和经颅重复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ic stimulation,rTMS)等中枢神经刺激技术,以及迷走神经刺激术(Vagal nerve stimulation,VNS)、三叉神经刺激术(Trigeminal nerve stimulation,TNS)等外周神经刺激技术,以求控制癫痫发作。随着神经电生理、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上述电磁刺激方法在控制癫痫发作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本文着重对ECS、DBS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作一介绍。
1 皮层电刺激
1.1 皮层电刺激控制癫痫发作的神经生理机制 以往的某些研究表明,癫痫患者的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处于失衡状态[2]。DA)受体的活化,导致细胞内钙浓度的升高,引起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长时程抑制现象,且停止电刺激后1小时仍未见恢复的迹象;而高频刺激(50Hz)时,出现GABA(γ-aminobutyric acid)受体介导的抑制机制[4]。
1.2 皮层电刺激治疗癫痫的临床研究 Yamamoto等对一例31岁男性的难治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术前致痫灶定位时,.freels、强度分别为0.5/2.0/7.5 mA ,持续250秒的电刺激,发现低频低强度(0.5mA)刺激时,患者发作间期的棘波发放次数明显减少;而在低频较高强度(2mA和7.5mA)的刺激时,诱发出平常发作时的胃气上升感,同时皮质脑电图显示后放电出现。提示低频低强度电刺激可能对痫性电活动起到抑制作用[5]。
Kinoshita 等在对一名19岁的女性难治性癫痫患者做术前评估,埋置硬膜下电极后,分别用频率50Hz、强度1~7mA、脉宽0.3ms、持续5秒和频率0.9Hz、持续15分种的方波交流电,直接刺激癫痫灶及其远隔部位时,结果发现用50Hz和0.9Hz电流刺激癫痫灶时,临床发作间期棘波发放均有减少;而且用50Hz电流刺激时,脑电快活动亦明显减少,提示低频和高频电刺激均对人类大脑皮层产生抑制效应。但这种抑制效应,是在高频电刺激后立即出现脑电棘波发放的显著减弱,停止刺激后仍能持续约10~20分钟;而在低频刺激时,刺激停止后约10分钟,才能出现棘波发放的轻度抑制,该结果进一步提示,低频和高频电刺激可能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6]。有研究证实,低频电刺激人类的颞叶脑片,能诱导出长时程抑制作用,高频电刺激大脑皮层引起痫性活动的抑制可能与GABA能介导的机制有关。
Velasco等应用频率130Hz、脉宽0.45ms、强度0.2~0.4 mA的双相电脉冲刺激颞叶癫痫患者的海马皮层,每天刺激持续23小时,连续2~3周,结果显示能显著减少患者的癫痫发作[7]。
总之,随着癫痫术前评估中颅内电极埋置的广泛应用,皮层电刺激的临床研究将越来越深入,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但要精确埋置皮层电刺激的刺激电极需要首先明确癫痫灶的定位,这在无病损灶癫痫、多灶性癫痫和致痫灶范围较大的患者中,无疑是较为困难的。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有理由相信,对癫痫灶皮层的直接电刺激技术,可能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癫痫治疗方法。
2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
脑深部电刺激是一种通过在脑深部结构的特定核团埋置微电极(四触点电极),通常在锁骨区皮下埋置电脉冲发生器与刺激电极相连,可根据所选择的触点和触点所处的状态,通过外部控制器调节刺激强度、脉宽和频率等刺激参数,发放电刺激脉冲以抑制患者的痫性电活动,从而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目的。
2.1 脑深部电刺激的基础研究和作用机制 Vélisek 等对幼年大鼠的研究发现,通过埋置双极刺激电极,低频刺激杏仁核时,能提高癫痫发作和后放电的阈值,从而对癫痫样活动产生抑制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在停止刺激后仍能持续数日至数月[8]。
López-Meraz 等在杏仁核电点燃的大鼠模型中,用已成功点燃癫痫发作的同一电极,在右侧杏仁核给予频率1Hz、强度100~400uA、脉宽0.1ms、持续15分钟的电刺激,能避免大鼠的全面性发作出现,而且也能改变癫痫大鼠模型的非特定脑区的不同受体(苯二氮卓受体和μ受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磁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论文.doc
- 磁化支架防治犬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论文.doc
- 磁屏蔽理论和实践论文.doc
- 磁弹性无线传感器检测不同液体介质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论文.doc
- 磁流体与长春新碱对系统血液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doc
- 磁纳米探针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论文.doc
- 磨盘山溢洪道帷幕灌浆施工论文.doc
- 磷酸二氢钾生产现状与市场分析论文.doc
-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中的分离富集方法研究进展论文.doc
- 磷酸川芎嗪微透析体内回收率的研究论文.doc
- 2025年新能源与环保:生物质能发电厂排放污染物控制与处理技术报告.docx
- 科技与互联网结合下的互联网金融服务风险控制技术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互联网金融平台资金存管业务合规性评估与风险预警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休闲食品健康化转型与市场拓展的跨界合作模式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量子密钥分发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报告.docx
- 药品研发与生产中微生物发酵工艺优化.docx
- 基于2025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风险评估与社会稳定保障报告.docx
- 供应链金融创新背景下的物流金融服务:风险控制与创新发展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医疗美容器械市场潜力分析:高端产品研发与创新趋势报告.docx
- 养老地产市场前景展望:2025年需求变化与产品设计创新趋势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