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和民族信仰.pptVIP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夕和民族信仰

民俗節日 節日許多時都有遠古的巫術源流,但人類文明演進,歷史和神話滲進了原初只有巫術內涵的節日之中,使節日多了人文色彩,特別是紀念的意義。 節日是因應著人的生活而出現的,當其功能消失,而節日的內容又不能轉變,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只會被淘汰。 例如七夕,生殖功能的意義消失,某些地方就不再慶祝;又例如端午,內陸地區特別是北方,慶祝的範圍遠沒有南方熱烈。 七夕在台灣轉變了意義,和成年禮結合起來,還在盛大的慶祝之中。 中秋節和移民。 中國節日在香港的情況怎麼樣呢?什麼是公眾假期,節日的內容有沒有因應時代的要求,多大程度上仍然符合原來節日的意思呢? 什麼要參加節日,fighting festival的影帶向我提供了一些線索。 人與神合一; 神是和俗世生活規律遠離的,混沌一片的原始狀態; 人可以擺脫自己的限制,變回自然的人。 被訪問的人說: ──自己在節日中看到了男性的美,男性的雄強和野蠻。 ──自己和祖先的血脈相連; ──自己感受到和自己一起扛起神輿的人的律動,彷彿和他們是一體的,大家用血肉互相感受到對方。 ──每年都等待著節日來臨,一聽到樂聲就覺得興奮,沒有過這個節日,就覺得失去 片集中也有潔淨,再生的巫術儀式 有關節日的錄像帶﹕ 1. 歲時人間;2. 中國民俗節令;3. 中國節氣。 節日演變與時代的要求 生殖巫術→忌日→吉日→離開男女兩性的生活而轉向男女的成年 忌日 七夕最初是期求生殖的巫術節日,但和牛郎織女結上關係則始自戰國末期秦朝初年。 織女星最初在正東方出現,是七月初一。 最初,牛郎織女的故事是以悲劇的形式出現的。 蕭放的《歲時﹕傳統中國民眾的時間生活》一書,認為七夕最初是一個淒苦的分離忌日。 「這是一種上古習俗的變異,上古春秋二季是男女自由婚配的季節,在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成為社會主體之後,男女之間的自由交往受到限制,為了阻止秋季男女的聚會,因此出現了七月初的結婚禁忌。」 七夕是禁忌日的依據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淮南萬畢術》﹕「赤布在戶,婦人留連。取婦人月事布,七月七日燒為灰,置楣上,即不復去。勿令婦人知。」使婦人戀家。當時人仍將七月七日視作別離日。 吉日 西漢時期,織女牽牛的悲劇傳說演進為牛女鵲橋相會的喜劇故事。成為男女良宵歡會的良辰吉日。 《太平御覽》卷31,七月七日漢武帝與西王母多次聚會的傳說,人神交游的吉日。 《淮南萬畢術》﹕「鵲腦令人相思」,「取雌雄鵲各一,燔之四通道,丙寅日,與人共飲酒,置腦酒中則相思也。」 七夕織女渡鵲橋。 七夕為良辰首先在上層社會流行,然後散佈到所有階層,六朝時代已成定局。 七夕的傳說和生活 《荊楚歲時記》﹕「牽牛星荊州呼為河鼓,主關梁,織女星主瓜果,嘗見道書云﹕牽牛娶織女,取天帝錢兩萬備禮,久而不還,被驅在營室是也。」(道書即漢代的違書) 反映漢代社會婚姻論財,貧民不能好合的問題。 楊樹達《漢代婚喪禮俗考》搜集了以下的資料﹕ 〈漢書?陳平傳〉﹕張負相中了陳平,將女兒嫁他,「為平貧,乃假貨幣以聘」。官吏助民禮聘,循吏(清官)任延在東南為了推廣嫁娶禮法,出錢資助「集體」婚禮,「其貧無禮聘,令長以下各省俸祿以賑助之,同時相娶者二千人。」 南朝梁人殷芸的《殷芸小說》﹕「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天帝怒,責令歸河東,許一年一度相會。」 織女和牽牛郎的分離,是因為織女的過錯,天帝似乎是一個嚴厲的家長,這大概是漢魏時期家族生活的反映,體現了家族社會的倫理規範。 後世的傳說仍然不斷,突出了牛郎織女之間的真摰感情、對天庭的抗議及七夕鵲橋會的喜悅。 參蕭放﹕《歲時﹕傳統中國民眾的時間生活》(北京﹕中華書局,2002)。 七夕和民族信仰 始自《淮南子》的記載,七月七日就是一個特殊的日子,而且和生殖有關的。 《淮南子》﹕「七月七日午時取生瓜葉七枚,直入北堂中向南立,以拭面靨,即當滅矣。」《淮南萬畢術》﹕「七月七日采守宮陰乾之,治合,以井華水和,塗女身,有文章。即以丹塗之,不去者不淫﹐去者有奸。」 不過正式記載民俗活動的,始自東漢,《四民月令》(成書於166年)有這樣的記載﹕「七月七日,曝經書及衣裳,作干糗(音休2),采蕙耳也。」曝書和衣裳的習俗一直到明清都還有。 《荊楚歲時記》﹕「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翦彩為人,或鏤金薄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相遺。」 注: 華勝即花勝, 古代婦女戴的一種首飾, 剪五色綢做成的。 七作為魔術數字,和月亮的關係,七日一變﹕七日「上弦月」即半月﹐再七日「滿月」,再七日「下弦月」,再七日,太陽東升的時候,就往西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