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实词_高考语文 文言文复习之虚词推断法课件 新人教版.ppt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实词_高考语文 文言文复习之虚词推断法课件 新人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实词_高考语文 文言文复习之虚词推断法课件 新人教版

对照比较法,就是熟记一些文言虚词的典型例子,将句子、意义和用法一同记住,在做题过程中,将给定的句子与典型例句进行比较,推出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虚词判断方法。 一、位置推断法 二、删除观察法 三、结构分析法 四、对照比较法 五、词性记忆法 分析文段中“其”字用法 狐谓狼曰:“羊肉其①鲜乎?君其②有意,叼其③一而啖之,得饱其④口福。”狼曰:“其⑤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君,其⑥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⑦无闻邪?其⑧畏主人邪?及其⑨嬉逐,愿为一雪其⑩耻。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而去。 蚓无爪牙之利 石之铿然有声者 夫晋,何厌之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侵之愈急 何以战 代词 定语后置的标志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以”即“以何”,“以”即“凭借” 对于虚词来说就是根据虚词的词性对虚词进行归类和记忆。 第一人称代词:其、吾、余、相、见、我、予、朕、孤、“愚”、“臣”、“仆”、”、“鄙人”、“不才”、“某”、“小人”(一般人自称),“寡人”、“不穀”、“孤”(君主自称),“妾”(女子自称)。 ; 第二人称代词:相、而、若、尔、汝、女、乃 、“公”、“卿”、“君”、“子”、“足下”。 ; 第三人称代词:其、之、彼、厥; 指示代词:是、斯、此、然、兹; 疑问代词:何、曷、胡、奚、安、焉、孰; 副词表否定:不、未、莫、无、勿、毋、弗、 非、微、靡; 副词表时间:将、行将、且; 副词表范围全部的:皆、咸、悉、尽、毕、具; 副词表范围部分的:但、徒、特、独、唯(惟)、止、直、第。 例子: 参考答案:⑴表测度,大概 。⑵表假设,如果。 ⑶其中的。⑷自己的。⑸增强疑问语气,不译。 ⑹它的。 ⑺⑻并用,是……还是。 ⑼它们 ⑽那,这。⑾表祈使,一定。⑿表反问,难道。 狐狸对狼说:“羊肉大概很鲜美啊。如果你有意品尝,不妨叼其中的一只吃吃,饱饱自己的口福。”狼说:“有凶狗守护着羊群怎么办?” 狐狸挑拨离间地对狗说:“羊多次在背后骂你,它的话太难听了,你竟然不生气,是果真没有听到,还是怕你的主人?等到哪一天它们追逐嬉戏的时候,我也愿意为你一雪那耻。你一定要答应我。”凶狗笑着说:“想要加害于人,难道还怕找不到罪名吗?”于是狗守护羊群更加谨慎。狐狸和狼的奸计没有得逞,悻悻离去了。 * 1、规定: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2、要求掌握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选择题,每个选项由两句话组成,其中的一句出自中学语文课本,要求选出选项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文言翻译。 一、而 1、代词,通“尔”、“你”。 2、连词 (1)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2)表递进:译为“并且”或“而且”。 ? ?(3)表承接:译为“就”、“接着”、“然后”、“于 是”,或不译。例图穷而匕首见 ?? (4)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 ?(5)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 ?? (6)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 ??(7)表因果:可译为“因而”。 3、复音虚词(不译)【而已】 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何况” 【既而】【俄而】不久,一会儿 辨析下列“而”的用法。 (1)民困而不知救 (2) 敏而好学 (3)面山而居 (4)温故而知新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7) 诸人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慑恐 (8)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9)一人、一桌、一椅而已。 表承接,译为“就”、“接着”、“然后” 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 表并列 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 表因果,“因而”。 第二人称代词 “罢了”。 二、乎 1.语气助词(在句末): ??(1)表疑问语气,译为“吗”、“呢”。例:儿寒乎?欲食乎?? ??(2)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表感叹 ,可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