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医师复习资料临床毒理学学习笔记.doc

公卫执业医师复习资料临床毒理学学习笔记.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卫执业医师复习资料临床毒理学学习笔记

临床毒理学学习笔记 第一部分 毒理学原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毒理学概述 1.毒理学的定义——毒理学的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现代毒理学已经发展为研究所有外援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科学。主要有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 2.管理毒理学——管理毒理学工作者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根据描述和机制毒理学的研究资料进行科学决策,协助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法规条例和管理措施并付诸实施,以确保化学物、药品、食品等进入市场足够安全,达到保护人体健康的目的。 3.机制毒理学: ①根据对有机磷杀虫剂一般作用机制和有机磷杀虫剂在不同生物体内转化的差异,可以川雀预测有机磷杀虫剂对啮齿类动物的相对毒性作用 ②广泛使用的人造甜味剂糖精可以导致大鼠膀胱癌,而在人中不会。只是在尿液中糖精达到很高浓度并形成结晶沉淀的情况下才会诱导膀胱癌 ③沙利度胺事件导致出生缺陷 ④对于有机氟乙醇和酸的毒性研究。可了解糖和脂类的基础代谢 第二节 毒理学简史 1.1775年英国著名职业医学与毒理学家,矫形外科医生Pott描述了烟囱清扫工接触煤烟与其患阴囊癌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多环芳烃致癌作用的首例报道。 2.1937年引起急性肾衰竭和死亡的“磺胺事件”,促使了1938年Copeland议案的通过,随后的第二个重要议案是成立美国FDA 3.用二巯基丙醇BAL治疗砷化物中毒,用硝酸盐和硫代硫酸盐治疗氰化物中毒,用解磷定2-PAM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 4.20世纪60年代,震惊世界的“沙利度胺事件1961年”和Carson的著作《寂静的春天》的出版1962年,极大的推动了毒理学科学的发展。 第三节 毒理学的展望 从高度综合到高度分化 从整体动物实验到替代实验 从阈剂量到基准剂量 从构效关系到定量构效关系 从传统毒理学到系统毒理学 从危险度评定到危险度管理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毒性和毒效应 外源化学物——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内源化学物——是指机体内原已经存在和和代谢过程中所形成的产物或中间产物。 毒性——指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的能力 毒物——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机体损伤的物质 中毒——是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毒理学的研究对象——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学物和内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有害作用,而不是有益作用(治疗作用,营养作用) 毒性——是指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的能力。(毒性是物质的一种内在的,不变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化学结构) 毒效应——化学物对机体健康引起的有害作用 中毒——是指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毒物——是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机体损伤的物质 毒物的分类 ⑴工业毒物 ⑵环境污染物 ⑶食品中有毒成分 ⑷农用化学物 ⑸嗜好品(如卷烟),化妆品,其他日用品中的有害成分 ⑹生物性毒物,又统称毒素 ⑺医用药物(包括兽医用药) ⑻军事毒物 ⑼放射性核素 损害作用——是指影响机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或者降低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应能力 非损害作用——机体发生的生物学变化应在机体适应代偿能力的范围之内,机体对其他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易感性也不应提高。 第二节 外援化学物作用于人体的毒效应谱 外源化学物作用于生物体的毒效应谱随剂量增加可以表现为⑴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 ⑵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 ⑶亚临床改变 ⑷临床中毒 ⑸甚至死亡 机体负荷——是指在体内化学物和(或)其代谢物的量及分布 毒作用分类 ⑴速发性或迟发性作用——某些外源化学物在一次暴露后的短时间内所引起的即刻毒作用称为速发性毒作用;在一次或多次暴露某种外源化学物后,经一定时间间隔才出现的毒作用称为迟发性毒作用 ⑵局部或全身作用——局部毒作用是指某些外源化学物在机体暴露部位直接造成的损害作用;全身毒作用是指外源化学物被机体吸收并分布至靶器官或全身所产生的损害作用 ⑶可逆或不可逆作用——外源化学物的可逆作用是指停止暴露后可逐渐消失的毒作用;不可逆作用是指停止暴露外源化学物后其毒作用继续存在,甚至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可进一步发展 ⑷超敏反应 ⑸特异质反应——是指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一种遗传性异常的反应性(过强或过弱的反应性),主要由于基因多态性,而与免疫性超敏反应无关 选择性毒性——是毒作用的普遍特点,选择性毒性可发生在物种之间、个体内(易感器官为靶器官)和群体内(易感人群为高危险人群)。 靶器官——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如脑——甲基汞,肾——镉,铅——骨,DDT——脂肪,百草枯——肺。毒效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毒物在靶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