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4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后训练 岳麓版选修1.docVIP

高中历史 4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后训练 岳麓版选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 4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后训练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4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后训练 岳麓版选修1 一、选择题 1.据《吴子·料敌》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是(  ) ①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 ②秦国拥有较多的贤能之人 ③秦国的国君热心变法 ④秦国尚武精神充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图所反映的现象,其历史作用是(  )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B.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 D.铁器从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3.《资治通鉴》记载道:“秦被甲百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徙(空)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连坐法 B.奖励军功 C.奖励耕织 D.重农抑商 4.某地出土一件重要的文物方升(如图),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左壁刻:“十八年……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器壁与柄相对一面刻“重泉”二字。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从方升所刻铭文中我们能够断定(  ) A.商鞅是我国古代方升的发明者 B.秦统一后仍用商鞅规定的度量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 C.秦始皇对商鞅变法内容进行了修正 D.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又在全国颁布了新的度量衡标准 5.某人在评价商鞅时说:“他的一生虽然以悲剧结束,但他的事业是成功的。”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其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发展潮流 B.他得到秦孝公的信任和重用 C.他有能力并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D.他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6.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它产生的历史影响包括(  ) ①进一步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 ②促进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的发展 ③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④使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粗劣的),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 ——《荀子·疆国》 材料二 (商鞅的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后“百姓”“百吏”“士大夫”“朝廷”的现状。分析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哪些? (2)商鞅变法中的哪些内容导致了材料二所述社会风气的变化? (3)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特征。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今夫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苟非明法以守之也,与危亡为邻。故明主察法,境内之民无辟淫之心,游战之士迫于战阵,万民疾于耕战,有以知其然也。” ——《商君书》 材料二 梭伦利用不同公民集团之间的互相遏制,在把立法、司法、监督等权利交给平民占优势的公民大会的同时,把监护法律、审判颠覆宪法的大权赋予主要由贵族组成的战神山议事会,使其对公民大会的立法起制约作用。 ——《公元前5世纪末以前的雅典宪法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在法制方面的异同。 答案:D 解析:通过题干信息“政严”“赏罚信”说明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皆有斗心”说明秦国尚武精神充斥。而②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A 解析:通过图片信息“废井田开阡陌”可以得出其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而B项表述是商鞅变法的多种措施的影响,C项表述是其内容,而D项表述是“私田”现象出现的原因。 答案:B 解析:通过题干信息可知,其体现的是秦人在战争中奋勇杀敌,而与其有关的是奖励军功。 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中的“铭文”中的“大良造鞅……为升”和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中的“皆明壹之”,证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仍以商鞅所规定的制度和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 答案:A 解析: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历史时期,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是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但是法家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