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徽商文化与新徽商企业的成长.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徽商文化与新徽商企业的成长.doc

论徽商文化与新徽商企业的成长   摘 要: 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上,古代徽商雄霸中国商界三百余年,书写了无比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清朝中叶起,徽商雄居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尤其在盐业和茶业贸易上独执牛耳。历史上的徽商除了留下令后人叹为观止的“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的奇迹之外,其博大精深的徽商文化还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和商业典范。如今,徽商故里安徽正在高速发展,秉承徽商精神的新徽商正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涌现。缅怀古代徽商,目的是以史为鉴、畅想未来,期待新徽商迅速崛起和壮大。   关键词: 新徽商 徽商文化 企业成长      一、徽商的经营理念和商业道德   1.勤俭立身,诚信服人。   明清徽商虽富甲一方,但大多是小本起家、勤俭创业。徽州社会流传的“一文钱”故事和“炒盐黄豆数着吃,一个咸鸭蛋成了十天半个月的下酒菜”的故事,很好地形容了徽商的勤俭。在艰难创业及长期经商的过程中,徽商始终本着一条原则,即讲求诚信。如清初婺源商人潘元达经商吴楚间,“以信义著”,①休宁商人吴天衢在广东“以信义交易”。②   徽商勤俭节约,诚信服人,反映了其商业战略上的远见,不被眼前利益迷惑。这种经商作风,也赢得了广大顾客的信任。   2.敬业执著,拼搏进取。   徽商对商业的执着与投入,在中国商业史上可谓罕见。徽州有句广为流传的民谚:“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许多徽商离家别妻,一生营商不止。例如,清代魏禧在书中慨言:“徽州富甲江南,然人众多地狭,故服贾四方者半土著。或初娶妇,出至10年、20年、30年不归。归则孙娶妇而子或不识父。”③众多徽商“挟轻资以贾四方,老而倦息”的行为,体现了高度的敬业精神。   徽州商帮的敬业拼搏精神,更体现在商人家族对商业世代不懈、前赴后继的执着追求之中。举族经商是其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色。正如明末徽人金声所言:“夫两邑?v指歙县和休宁?w人以业贾故,挈其亲戚知交而与共事,以故一家得业,不独一家食焉而已。其大者能活千家百家,下亦至数十家数家。”④举族经商的结果,是在历史上形成了一批著名的徽商家族,他们都是由几代人前赴后继、勤恳敬业而产生的。   3.注重质量,讲求信誉。   徽商“居商无商商之心,不效贪商窥窬分毫”,以“人宁贸诈,吾宁贸信”作为座右铭。许多徽商甚至“宁奉法而折阅,不饰智以求赢”。如清婺源朱文炽,“尝鬻茶珠江,逾市期,交易文契,炽必书‘陈茶’两字,以示不欺。牙侩力劝更换,坚执不移。屯滞二十余载,亏耗数万金,卒无怨悔”。⑤清代后期制墨巨号胡开文也是如此。据载,胡开文的第二代传人胡余德为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曾花巨资收回业已销出的质量不佳的墨锭。这种以牺牲自己利益而不使顾客受骗、受害的做法,在徽商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良好的商业信誉是靠长期艰苦的努力建立起来的,信誉本身就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所以不少商人都极力维持这种信誉。徽商中的一些大贾们,就是凭着质量和信誉而起家的。   4.热心公益,树立形象。   徽州人自古重视教育,向有“东南邹鲁”和“文献之邦”的美誉。明清徽商均重视对家乡教育事业的资助。徽商从热衷塾学、广设义学、捐修官学、倡建书院等方面对家乡子弟的教育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资助。明末歙县新馆鲍氏商人设塾立教的事例即为典型,如:鲍继登,“以盐策起家。尝建德文堂为书塾,广延名师罗益友以训其子孙”;鲍省吾,“以业鹾起家,尝置有斐堂以为子孙读书之所”;鲍柏庭,“以业浙鹾,家颇裕”,“好施与”,“教子也以义方,延名师购书籍不惜多金。尝曰:‘富而教不可缓也,徒积资财何益乎!’”⑥再如徽州府属紫阳书院,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商人程建修;乾隆十三年(公元1749年)徐士修修,增置号舍;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歙商项琥修等等。⑦   明清时期,徽商还积极支持和大力捐助社会保障与社会慈善事业建设。最能反映徽商支持和捐助社会保障设施建设的事例,就是徽州本土的族田、义田及宗族祠堂的建设。在徽州遗留下来的家谱、族谱中,此类记载比比皆是。例如,明代婺源商人汪肇基在外经商十余年,“获奇赢以归,乡人劝买田为子孙计,基曰:‘吾虽未读书,独不闻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乎?’尽分财以周恤村邻。族夫妇某,供给至老。助王某完婚。凡施棺、救灾诸义举,皆不惜捐赀,年六十,仅存薄田数亩”。⑧   二、新徽商成长历程及其品质   《徽商发展报告(2007)》一书对新徽商概念的界定为:从时间上看,应该界定为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与企业家群体;从空间上看,可分为以下几类:在安徽本土成长与发展的企业家,他们是当代徽商的中坚力量;在外省市或海外创业有成的安徽籍企业家,他们是重振徽商雄风的极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外籍人士来皖投资、在皖创业,并且深受徽商精神影响的企业家,他们是徽商崛起与安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