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等级制度对中国古建筑屋顶部分的影响.docVIP

论等级制度对中国古建筑屋顶部分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等级制度对中国古建筑屋顶部分的影响.doc

论等级制度对中国古建筑屋顶部分的影响   摘要:中国古代匠人利用木构架的结构特点,创造出了形式多样的屋顶。而屋顶作为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体现出其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性。本文通过对屋顶分类及其组成部分的结构分析,阐述了等级制度对屋顶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屋顶形式;等级制度;屋顶结构;中国古建筑;装饰手法;思想内涵   中图分类号:K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2-0029-02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而中国古建筑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作为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更对世界建筑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原始的巢居、穴居开始,到木构架结构的成熟,建筑在其发展过程中具象地记录了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力上高超的智慧与才能,并以其辉煌的成就而成为中国古文明的组成标志之一。其中屋顶作为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代表传统木构建筑的技术发展,更体现出民族的审美文化,让建筑艺术具有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等级性。成为我们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一、等级制度的产生   (一)礼制与等级   礼在中国古代代表了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儒家认为其核心是宗法和等级制度,群体间存在着等级森严的人伦关系。这个观念不仅贯穿于人际的政治待遇、社会特权、家族地位,而且渗透到了家庭生活、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建筑被突出强调的社会功能就是辨尊卑、辨贵贱,自天子到庶人,其宗庙建筑,都按一定制度完成。大到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小到台基、屋顶、斗拱、门钉,都纳入礼的规制。   (二)建筑与等级   基于礼的需要而形成的建筑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现象。礼制性建筑的地位远远高于实用性建筑。礼对建筑的制约表现在了建筑类型上,以至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庞大的礼制性建筑体系。    从周代开始,已经出现了建筑的等级差别。在“尧”时“堂崇三尺,茅茨不剪”,后世之人虽以此颂扬尧之俭德,但从中亦可看出当时筑房技术的简拙;至殷代末年,纣王广作宫室,益广囿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至周代“得知陕西一带当时之建筑乃以版筑为主要方法,然而者。据屋顶之如翼,木柱之采用,庭院之平正,已成定法。”(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第19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式样资料,仅以少数器皿上所画的建筑物为参考。从故宫博物院所藏“采桑猎钫”中的宫室图上可以看出,木结构之立柱、门扇、斗拱、枋和斗拱承托平坐以及平坐两端向下斜垂的屋檐形式已初具规模。 唐代私宅制度本有规制:“王公之居不施重拱藻井。三品堂五间九架,门三间五架;五品堂五间七架,门三间两架;六品七品堂三间五架,庶人四架,而门皆一间两架。常参宫施悬鱼,对凤,瓦兽,通??,乳梁。”   (三)屋顶结构体现建筑等级   1.屋顶结构的作用   屋面的凹曲现象在高等级的建筑上和民居建筑上都有相应的表现。中国古建筑的出檐深远不仅构成了立面造型的一个显著特征,而且在功能上亦有种种好处:   其一、遮雨水,保护房屋周围的土地不被雨水泡软,坚固地基、延长寿命。   其二、挡阳光,夏天可防止炎热阳光对室内的照射。   2.屋顶的等级制度   《考工记》上说:“匠人为沟洫,葺屋三分、瓦屋四分”。这表明在战国时,对草屋顶和瓦屋顶的不同坡度处理已有一定的社会性规范。屋顶一般有梁柱支撑,以斗拱来平衡协调,具有“房倒屋不塌”的特点,从屋顶的结构、饰物、颜色、使用材料等,都能看出建筑的等级。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从屋顶体现出来的。   屋顶的等级限制十分严格,在汉代就已经有四阿(清式称庑殿),九脊(清称歇山),不厦两头(清称悬山),硬山,攒尖五种。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屋顶种类基本稳定,共分九级,其中以重檐庑殿顶和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再次是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半坡顶,形成了完整的等级体系,对于不同建筑的等级面貌起到了十分触目的标志作用。   二、屋顶的组成部分   (一)脊兽   脊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从汉代的明器上就已发现脊兽的应用了。脊兽由瓦制成,高级建筑多用琉璃瓦,其功能最初是为了保护木栓和铁钉,在脊梁上罩以陶制器件防止因雨水侵蚀而渗漏和生锈,对脊的连接部分起固定和支撑作用。后来脊兽发展出了装饰功能,并有严格的等级意义,不同等级的建筑所安放的脊兽数量和形式都有严格限制。   宋代编撰的《营造法式》里有规定:“官式建筑的垂脊端用垂兽,戗脊端用仙人,再施蹲兽。”也就是说,屋顶脊兽在应用过程中,不同的脊兽所使用的屋顶部位是不一样的。“垂兽”用在垂脊部分,“仙人”和“蹲兽”用在戗脊(指歇山顶垂脊下端至屋檐部分的屋脊)部分。   1.龙吻(鸱尾)   瓦饰之制,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