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结绿洲数十载.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缘结绿洲数十载

新清华/2008 年/3 月/21 日/第003 版 人物 缘结绿洲数十载 记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雷志栋教授 记者 张莞昀 1955 年,雷志栋进入我校水利系学习。入学的时候,他没有想到今后会留校工作,并且成为 水利系教师中第一位由我校培养的工程院院士。 因水而来入清华 洞庭湖西缘的澧县因澧水蜿蜒穿越县城而得名,那里正是雷志栋的家乡。 1954 年,长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洪峰,还在上高中的雷志栋也加入了抗洪的队伍。站在城 墙上,眼前那一片汪洋中犹如孤岛的县城,让雷志栋至今难忘。而这一次的经历也将雷志栋的一 生与水联系了起来。上大学的时候,雷志栋选择了清华水利系。 1958 年9 月,国家开始兴建密云水库,雷志栋作为毕业班学生也加入到这项水利工程的建设 中,下工地、做测量、画图纸……在现存的工程设计图中就有一张出自雷志栋之手。 本科毕业时,已获得留校读研资格的雷志栋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参加了国家南水北调综合考察 队滇西北分队的考察工作。在今天看来,雷志栋这一次的行程是难得的旅行路线:从成都入云南, 过大理、宿丽江,再至香格里拉。但一心关注水利考察的雷志栋无暇顾及周围的风景。在一张考 察途中拍摄的照片上,浅色上衣、深色裤子的雷志栋意气风发,背后的景色却很难让人产生对香 格里拉的联想。 读研期间,雷志栋师从施嘉炀教授。名师的指点、自身的刻苦勤奋,让雷志栋的学术造诣突 飞猛进。据曾负责水利系教务工作的老师回忆,雷志栋研究生毕业 20 多年后,仍有人来借阅他 的毕业论文。 躬身亲为参与创新水运行模式 作为雷志栋的博士生,尚松洁认为恩师治学中的最大特点是前瞻性。的确,“前瞻性”贯穿 了雷志栋1979 年以来近30 年的治水生涯。 1979 年,雷志栋和水文水资源所的老师们开始将目光投向土壤水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在此之 前,水利系在这方面是个空白;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农田水利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水资源紧缺、 节水、环境和生态等问题不断涌现,“土壤水”是其重要的基础性研究。 上世纪 80 年代,国外提出的“非充分灌溉”概念得到了国内的认同和重视。雷志栋和项目 组教师承接了国家重大基金项目和重点基金项目,对“非充分灌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初步形成了非充分灌溉的理论和技术框架。 当时,我国水利界普遍认同的水循环研究和水资源评价的基本问题是“三水转化”,即“降 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相互转化,忽视了土壤水在水分运动过程中的参与作用。80 年 代中后期,雷志栋和同志们提出了“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之间的“四水转 化”概念。应用这一概念,他们结合华北地区的观测试验,研究了地下水评价的主要参数,首次 论证了地下水深埋下入渗补给的存在及其补给系数,提出了新的潜水蒸发公式,从理论和试验上 对给水度概念做出了正确的解释,对地下水资源的评价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外行看来,加入“土壤水”似乎只是在“三水转化”中增加了一环,但这一环完全改变了 传统的水运行研究模式。这一模式是雷志栋和项目组教师们在最基础的工程实践中一点一滴摸索 出来的。为了能够研究土壤水的运行规律,大家专门运来土在新水利馆亲自动手、夜以继日地开 第1 页 共3 页 展试验。 “雷志栋老师之所以能够获得今天的成功,是与他从基础工作做起、执著追求分不开的。” 与他共事多年的老师们这样评价。 这种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精神还表现在治学的每个细节上。1988 年,雷志栋作为第一作者 的《土壤水动力学》出版。这本凝结了大家近 10 年心血的著作是我国第一部土壤水动力学方向 的专著。尽管写书的准备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的积累已经相当完备,但雷志栋一直追求精益求精、 几易其稿。该书出版后不但获得了水利部“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的荣誉称号,而且为该领域在 较短时间内达到国外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1989 年到2006 年间仅在《中国期干 U 全文数据库》中被引用次数就达636 次。 “认识一个复杂的问题,解决一个重大的工程技术问题,需要长期的、基础性的工作积累。” 雷志栋说,“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十年成一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