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从脾胃论治咳嗽学术思想探析.docVIP

叶天士从脾胃论治咳嗽学术思想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叶天士从脾胃论治咳嗽学术思想探析

叶天士从脾胃论治咳嗽学术思想探析【摘要】 《临证指南医案》共记载“久咳”、“久嗽”医案32例,从脾胃论治者12例,集中体现了叶氏从脾胃治疗“久咳”、“久嗽”的学术思想,叶氏选方用药强调治本,并善于化裁运用古方,是对经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进一步发扬,对后世临床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咳嗽;中医药疗法;叶天士 清代名医叶天士,学识广博,治病多奇中,后人评价其“有汉唐宋元诸大家之长而无其短,实汉唐宋元后一人也。”[1] ,对于咳嗽的治疗,叶氏指出:“从来久病,后天脾胃为要,咳嗽久,非客证。治脾胃者,土旺以生金,不必穷究其嗽。”,而在《临证指南医案》[2]中,共记载咳嗽医案145例(不计复诊),从脾胃论治者就有49例,其立法精当,用药独特,于后世临床颇有启发,现总结如下,以读者 1 肺胃阴虚 叶天士在李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创造性的提出了胃阴学说[3],在咳嗽的治疗中,滋养胃阴的方法,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对于肺胃阴伤所致的咳嗽,叶氏常予《金匮要略》麦门冬汤加减。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用麦门冬汤医案有7例,其临床表现为“喉间燥痒,呛咳”,“萎黄食少”,“体瘦咳嗽,两寸促数”,“久嗽食减,形寒畏风冷”,遵循“用药莫偏治寒热,以甘药调之”的原则,虚则补母,调养胃阴,予麦门冬汤原方治疗;若临床表现为:“入夏咳缓,神倦食减,渴饮,筋骨不束,两足酸痛”,此温邪延久,津液受伤,夏令暴暖泄气,胃汁暗亏也,法以甘缓,益胃中之阴,予麦门冬汤去半夏、粳米,加北沙参、生扁豆熬膏治疗;若兼疲乏,胃脘灼热者予麦门冬汤去半夏、人参,加北沙参、黄芪皮;若“脉右数,咽中干,鼻气热,早暮甚,此右降不及,胃津虚,厥阳来扰”,予麦门冬汤去半夏,加北沙参治疗。以上数案例中叶氏用《金匮》麦门冬汤多去苦温之半夏,而加北沙参养阴生津,加生扁豆甘淡健脾和胃,加黄芪益气健脾以恢复脾土健运之职 叶氏治疗肺胃阴虚,除了用麦门冬汤加减外,还善于自组新方,其常用的药物有沙参、麦冬、玉竹、花粉、扁豆、桑叶、甘草、石斛、白芍、粳米、南枣等,其中就包含了我们已经熟知的沙参麦冬汤 临床表现为:“阴虚体质,风温咳嗽,舌咽干燥,思得凉饮”者,为药劫胃津,无以上供,治当先以甘凉,令其胃喜,予沙参麦冬汤去花粉、扁豆;“咳痰不解,气雍不降,进食颇少,大便不爽”,为津液久乏上供,腑中之气,亦不宣畅,治当养胃阴以杜阳逆,予沙参麦冬汤去花粉、甘草、桑叶,加白芍、茯苓;“冬温咳嗽,脉左坚数促,积浊气味,直上咽喉”者,为水亏热升,治不中窍,胃阴受伤,治当先用甘凉益胃阴,以制龙相,予沙参麦冬汤去玉竹加蔗浆;“久咳,痰多食少,身动必息鸣如喘,自觉内火燔燎,脉左搏数,右小数” 者,为五液内耗,阳少制伏,予沙参麦冬汤去玉竹、桑叶、甘草,加茯神、川石斛;“久嗽失音,脉左迟坚,入夏见红,天明咳甚,纳谷减损”者,予沙参麦冬汤去桑叶、甘草、天花粉,加川石斛,鸡子白 2 中阳不足 对于肺虚及脾,中阳不足所致的咳嗽,叶氏采用虚则补母治法,常用黄芪建中汤或小建中汤加减治疗。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叶氏治疗咳嗽用黄芪建中汤10例、小建中汤4例,是诸多治法中最多的。叶氏指出用建中汤“治久嗽而中宫虚,乃补母之义,具古圣相传之正法” 此类咳嗽的临床表现为“久嗽寒热”,“脉细促”,“身痛汗出”,“色消夺”,“畏风怯冷”,“形瘦食减”,“夜热”,“神衰肉消”,“久咳吸短如喘”,“肌热日瘦”,“脉左细,右空搏”,“遇风冷咳甚”等,叶氏用黄芪建中汤或黄芪建中去生姜;若兼有脉来虚弱者,加人参、五味子治疗;对于“劳力伤阳,烦倦神羸不食”者,予归芪建中汤;对于“久嗽经年,背寒、足跗常冷,汗多色白,嗽甚不得卧”者,叶氏认为此为“阳微卫薄,外邪易触,而浊阴夹饮上犯也,当和营卫,兼护其阳”,予黄芪建中汤去饴糖,加附子、茯苓温阳利水 对于“色白肌柔,气分不足”者予小建中汤治疗;“虚损脉弦,久嗽食减”者去生姜;“ 脉弦右大,久嗽背寒,盗汗”者去生姜,加茯神;“脾胃脉独大,饮食少进,不喜饮水”者,去饴加伏神 3 脾气亏虚 咳嗽日久肺气受损,子盗母气,脾胃之气更虚,从而使咳嗽迁延不愈。此类咳嗽,叶氏常予四君子汤或异功散加味治疗,健脾补母,使脾运得健,水谷精微得以转输,痰液无从而生,肺气得生,而咳嗽自愈 对于“咳嗽腹鸣便溏”者,予四君子汤加白芍、南枣;“脉虚久嗽食减”者,予四君子加南枣;“久病减食便溏”者,予异功散去白术加炒白芍、炒山药;“劳损咳嗽”者,预防长夏反复,予异功散加归芪姜枣;“风温咳嗽,多劳,气分不充”者,予异功散加白芍;“劳嗽,喜得辛之物”者,予异功散加煨姜南枣 对于脾虚导致的痰湿咳嗽,症见“咳嗽舌白,中虚少运,湿痰阻气分”者,予苓桂术甘汤去白术加薏苡仁、半夏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