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四十一回看清代文人饮茶之道.docVIP

从《红楼梦》四十一回看清代文人饮茶之道.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红楼梦》四十一回看清代文人饮茶之道

从《红楼梦》四十一回看清代文人饮茶之道摘 要:《红楼梦》在第四十一回中,作者通过妙玉之口,说出了一大段精彩的论茶之言,对于茶文化做了集中的描述。本文就以该回为例,从泡茶用水、泡茶用具、饮茶环境、品茗意境四个层面简单探讨一下清代文人的饮茶之道 关键词:红楼梦;饮茶之道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传说中的神农氏开始到现在,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种植茶、生产茶、利用茶的历史。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经唐至宋再到明清,茶文化在中国人对于茶的利用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这其中有魏晋之时的“以茶养廉之道”、唐代时的“煎茶之道”、宋代时的“点茶之道”以及明清时期的“泡茶之道”。可以说,如果没有文人的热衷于参与,那么这种集世俗与高雅于一体的茶文化根本就不会如此蓬勃地发展和传播开来。这种社会现象,在清代以来的小说中有着大量的反映。本文就结合《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妙玉鉴水、择具、品茶等几个方面作相关的探讨 一、泡茶用水的选择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有这么一段文字: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透过这一段文字,我们看到了妙玉对于泡茶用水的讲究和选择。当然,惯于养尊处优的贾母也是深谙泡茶用水之道 陆羽在《茶经》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捡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即“泉水”、“江水”、“井水”,这三种水最为常见。相对于这三种陆羽提到的质优之水,雨水是天水,水中所含钙镁离子较少,水质轻软,用这种水泡出来的茶汤色明亮、香气高远。滋味醇厚,确实是宜茶好水。还是在这一回中,妙玉侍奉贾母饮茶之后,悄悄地拉了宝钗、黛玉到自己修行的禅房中喝体己茶,这一次,她泡茶用的是五年前在苏州收取的梅花上的雪水,难怪宝玉盛赞所泡出的茶汤滋味“轻浮无比”。其实和雨水一样,雪水也是天水,但是对于妙玉来说,梅花上收取的雪水比雨水更能显其品味高雅,不同凡俗。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雨水、雪水确实有利于茶性的发挥,更能冲泡出茶的好滋味来 二、泡茶用具的选择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美食美器相得益彰的传统,因为造型独特、形制精美的器具不仅可以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而且其本身往往还是可供欣赏的审美对象。在中国漫长的饮茶历史中,茶具文化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历来受到爱茶之人的关注 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妙玉给从贾母至宝玉、宝钗、黛玉等一众饮茶人提供了名称、造型、质地各不相同的茶具。有的是以名贵见长,如给贾母泡茶之用的“成窑五彩小盖钟”,有的是以珍稀见长,如给宝玉所用的“绿玉斗”,有的是以造型独特见长,如后来拿给宝玉的“蟠虬整雕竹根的大海”,有的是以文物见长,如“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的“晋王恺珍玩”的“ban(左分右瓜)??”和镌着三个垂珠篆字的“点犀qiao(上乔下皿)”。 宋《清异录》卷下载:“九曲杯,以螺为杯,亦无甚奇,唯薮穴极弯曲,则可藏酒,有一螺能贮三盏许者,号九曲螺杯。”引日:“巴州以竹根为酒注子,为时珍贵。”又庾信有诗日:“野炉烧树叶,山杯捧竹根。”“虬”,无角的龙。“盒”,音海,即大杯。用“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的整块竹根雕刻成的蟠虬纹的大杯,其难得、名贵,可想而知 可以说,从古自今,翻遍描述茶事的典籍,我们都很难找到似妙玉珍藏的这般独特而又珍稀的茶具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以曹雪芹为代表的清代文人对于泡茶用具的关注和审美倾向 三、饮茶环境的选择 冯正卿在他的《芥茶笺条件,如无事,俗务去身,悠闲自得;嘉客,志趣相投。主客两洽;幽坐,心地安逸,环境幽雅;吟诗,激发诗思等 妙玉可以说是条条具备,四十一回中紧接着贾母饮茶后的着力描写:“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宝玉便走进来,笑道,偏你们吃梯已茶呢……”于是四人一并边说笑一边饮茶 作为静心修行的出家人,妙玉情趣高雅,清高孤介,似乎很难流于世俗。在这个清浊合流的大观园中,妙玉经过冷眼旁观,认定了宝钗、黛玉是知音,可以共与品茗,交流思想。因为是知音,所以妙玉拿出了珍藏五年、总也舍不得吃的雪水;因为是知音,妙玉拿出了造型独特、质地精良、颇有来头的茶具;因为是知音,妙玉和他们三人煮水泡茶,细品慢啜,品其清越之味。确实,品茗重在环境,重在心灵,是否能得茶之真味,更重要的是与谁饮茶。这也是清代文人相当关注的一个层面 四、泡茶品位的追求 对于中国人来说,饮茶所追求的不仅仅是茶的香气和滋味,更重要的是那一种淡雅有缘的意境。也就是说,饮茶本身是生活化的,世俗化的,然而饮茶最终追求的却是超越于日常生活之上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