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中看周人婚恋诗及婚姻观.docVIP

从《诗经》中看周人婚恋诗及婚姻观.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诗经》中看周人婚恋诗及婚姻观

从《诗经》中看周人婚恋诗及婚姻观摘 要:《诗经》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现实,其中有大量婚恋题材的诗篇,生动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生活及婚恋风俗。婚恋诗又从多个角度地反映了周代社会的婚恋观:“婚会”形式的自由恋爱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聘婚及特殊形式之媵嫁婚。譬如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还原我们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年代 关键词:诗经;周人;婚恋诗;婚姻观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婚恋风俗的诗歌数量之多,几乎占据了整部《诗经》的三分之一,其婚恋风俗的诗歌内容之繁,几乎是我们几千年来咏唱不绝的所有情诗源头。它跨越几千年的岁月时光,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各个方方面的社会现实及社会风俗,尤其集中反映了那个时期婚恋风俗的永恒主题 一、《诗经》婚恋诗的百味人生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诗经》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的欢歌,也有反映男女错过失恋的悲歌,更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婚姻家庭诗,《诗经》中的爱情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称得上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 第一,爱情的欢歌。《邶风#8226;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所贻。”诗写的是一对恋爱的小情侣,美丽调皮的姑娘和往常一样,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见面,却又偷偷的藏了起来,与小情人玩起来捉迷藏的游戏。敦厚老实的小伙子早早赶到约会地点,以为心上人还没有出现,于是小伙子只能抓耳挠腮,徘徊原地,并不断回忆两人相识相恋过程,最后看着相恋的信物,发出内心独白:“并不是彤管你很美阿,并不是嫩茅你很美阿,实在是因为你是我的心人上送给我的。我的眼里心里只看得到她。”整首诗把男女主人公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真挚。而《郑风#8226;子衿》则是写女子对男子的思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在,子宁不嗣音……”女子在心里暗暗埋怨情人不来找她之后,还是痴情地在城阙等待情人,终未见来,便独自踟躇徘徊,“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咏叹,把相思之苦表现得如怨如诉,深挚缠绵。另在《 郑风#8226;出其东门》中,则由男子直接说出:“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这里写的是男子对女子的情有独钟。在漫漫人海中,他只爱着自己那位素衣女子,眼里容不下其他人。这与后来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叫人怎么能不为那男子的深情所感动呢? 第二,失意失恋的悲歌。《周南#8226;汉广》写的是男子爱慕女子而不能如愿的情诗,诗中反复吟唱“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将失意,无可奈何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秦风#8226;蒹葭》又将这种情绪推向了高潮,诗中叙述一位痴情人在河边寻觅意中人的情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秋晨清露,芦花迷离,烟波渺渺,寻觅者要河边徘徊往复,神情迷离,心中想着那位伊人,却又可望而不可即,饱含无限情意。同时对婚姻自由的追求,也会受到父母的干涉而从导致“被迫分离”失恋的痛。如《?风#8226;柏舟》即是写一个女子爱情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为此她内心极端痛苦,并发出了悲愤的抗议:“之死矢靡它!”今天的我们读来,仍能强烈感受得到她的痛苦与无奈,她的绝裂与坚定 第三,婚姻家庭生活之歌。无论是相恋的欢歌,还是失恋的悲歌,到最后都走入了婚姻生活之歌。在这里既有对新人的祝福之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也有婚后幸福美满的歌,如《郑风#8226;女曰鸡鸣》则写的是美好和谐的夫妻婚姻生活。诗以温情脉脉的对话,写出这对夫妻互相尊重,互相体贴的感情,并相期以白头偕老的愿望。当然也不凡有悲戚痛苦的离弃之歌,《邶风#8226;谷风》、《卫风#8226;氓》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之作。前者,以诗中女子自诉见弃的整个过程,原来在早期贫苦的生活中,他们也曾有过美好甜蜜的岁月。女主人为了这个家,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可到最后,生活变好了,男子却变心并另娶他人。就连女主人被弃回家,都勉强只送到门口,难怪女子发出了:“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伤心痛决之语。后者,诗中女子被弃后更发出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的呐喊,字字见泪,声声泣血,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 二、《诗经》婚恋诗的周人婚姻观 在《诗经》中,婚写作“昏”。如:《小雅#8226;我行其野》“昏姻之故,言就尔居”( 因为结婚成姻缘,才来和你一块住)[1]可见“婚姻”在《诗经》时代已是通用名词。《诗经》婚恋题材的作品,不仅真实而全面地再现了当时的婚恋生活及其文化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