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将武官到联合国翻译.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少将武官到联合国翻译

从少将武官到联合国翻译这位老伯,姓沈名昌瑞,江苏吴县(苏州)人,1920年生,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和中央政治学校新闻学院,抗战期间任军政部长陈诚将军的英文秘书。国共和谈时,他为美国特使马歇尔当翻译,1946年随陈诚参谋总长到南京,1947年获公派留学,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所攻读硕士,陈诚让这个亲信同时担任中国驻美大使馆少将武官。1948年沈昌瑞考进联合国秘书处当翻译,直至1981年退休。2010年12月23日,沈老伯病逝于纽约大学医院,享寿九十 沈老伯是我父亲的执友,上一代风风雨雨半世纪,今日回首,内中的风波曲折,分分寸寸都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丝丝人扣 留美学生青年气盛 1947年6月,我父母从上海到纽约,父亲章志鸿进哥伦比亚大学读工商管理硕士,在华盛顿大桥附近租了一套公寓,搬进去时发现对门也住了三个上海人:沈昌瑞、叶维洪、袁孟晋,三人都单身,很快就相熟了 沈昌瑞在国民党军界官场多年,读的又是政治,中英文俱佳,他虽任中国驻美使馆武官,但思想左倾,认为国民党必败,共产党必胜,和时任国民党外交部副部长的大哥沈昌焕政见对立,竞不去华盛顿上班 叶维洪是清末上海富商叶澄衷的孙子,上世纪40年代上海著名的叶家花园就是他家的庄园。叶在纽约布鲁克林工学院读电机工程,完全是大少爷派头,生活潇洒随意,穿过的袜子往床底下一丢,要穿时再从床底下拣出一双,掸一下灰,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穿上算数。衬衫也是穿一件丢一件,都是在中国驻纽约新闻处工作的袁孟晋替他洗 叶维洪烧得一手好菜,几个中国留学生的晚饭都由他做。他口里叼着一支雪茄,切菜切肉,蒸煮爆炒,在厨房干得起劲。叶后来和上海蜜蜂牌绒线厂老板邓仲和的女儿结婚,在美国一家大公司当副总裁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硕士生刘祖慰常来串门,他一到就和沈昌瑞高谈阔论。当时正值国共内战,非国民党的自由记者刘祖慰力挺国民党,而国民党军驻美武官沈昌瑞则支持共产党,两人雄才大略,口若悬河,各执一词,辩论不休,次次斗得面红耳赤。沈昌瑞拍拍胸脯说:“老弟,我是货真价实的国民党员,国军少将,我不比你清楚?国民党江河日下,共产党必胜!” 1948年底,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显重要,秘书处对翻译人才需求增大,公开招聘,沈昌瑞干脆辞去了武官职务,考入联合国当中英文翻译,从此和国民党一刀两断,沈昌焕、沈昌瑞兄弟俩分道扬镳 历史真会作弄人,当年支持共产党的沈昌瑞留在了美国,而支持国民党的刘祖慰却在1948年回到中国,“文革”中因莫须有的美国特务罪吃尽了苦头 新婚燕尔夫妻桥牌 1948年12月,沈昌瑞的未婚妻杨小燕来到纽约 杨小燕,湖南人,1923年出生在北京,父亲杨开道,杨开慧的堂哥,当时是武汉大学校长。这几个留学生,只有我父亲有汽车,把她接回家来,就在我父母家地板上打地铺住了十多天,1949年初沈昌瑞和杨小燕在纽约河边教堂,由几个朋友见证,举行了极简单的婚礼。新婚燕尔,沈昌瑞教妻子打桥牌 后来杨小燕的名气可比沈昌瑞大,她是上世纪80年代著名的“桥牌皇后”,五次赢得桥牌世界冠军,膺获世界桥联特级大师称号,是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华人。她在回忆录中记叙: 我来到了遥远而陌生的美国,进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学护理专业,读书期间,与第一任丈夫沈昌瑞结婚了。沈昌瑞很有学问,喜欢打桥牌,但非常“大男子主义”,他嘲笑我说,女人天生不是打桥牌的料,脑子不够理性。我很不服气,决心半年内学会桥牌,结果我不但学会了桥牌,而且在纽约中国桥牌俱乐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但沈昌瑞并没把我带上桥牌的路,1967年我和沈昌瑞分手了…… 我第一次与邓小平先生打牌是在1981年,那时我应邀到上海参加国际桥牌友好邀请赛,后来到北京时,我斗胆提出与邓先生打牌的请求,殊不知邓先生欣然同意,当晚就和我对局。中国领导人打牌作风大胆,敢在牌弱时叫高牌,在输牌时不气馁,坚持把最后一张牌打完。我跟邓小平先生一共打过四次牌,邓先生思路清晰,牌风稳健,显示出充沛的精力和过人的智慧,而且他牌品极好,和他打牌,你一点也不会觉得他是个有权力的人,只觉得他像父亲一样。休息时,我请邓先生签名,他在我本子上用圆珠笔签了“邓小平”三个字,十分漂亮,直到现在,我依然珍藏着这个签名 (引自杨小燕《我的中国往事》中文版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10月) 1981年杨小燕第一次回国,告诉我父母,她1967年已和沈昌瑞离了婚,改嫁同样是桥牌好手的纽约船王魏重庆。1987年魏重庆去世,四年后杨小燕再嫁犹太建筑师、世界保守犹太教委员会主席桑德 暮年回首家国情怀 家父章志鸿,1924年出生在家乡浙江湖州,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47年和家母一起赴美留学,1950年获MBA学位后回国,“文革”后任上海市机电一局副局长,上海市政协委员。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