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损伤病理改变分析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损伤病理改变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损伤的病理改变特征。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观察分析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失、组织学变化、脑含水量及细胞凋亡数。结果:缺血后再灌注24h-48h细胞凋亡较为严重。结论:血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对脑组织损伤程度有着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脑组织损伤;脑缺血再灌注;病理改变; 大鼠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345-01
脑缺血是目前脑血管中重点防治的疾病,缺血再灌注时的损伤是全身性反应,且脑组织是特别容易受到影响的。本研究通过改进Longa 法[1],对大鼠脑缺血2h后再灌注1、12、48h,观察分析大鼠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梗死灶的分布、脑组织病理变化,为进一步探索脑缺血损伤机制奠定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健康Sprague―Dawley (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260-350g,随机(雌雄平均分配)分成4组,分别为大脑中动脉闭塞(简称MCAO)再灌注1h组、MCAO再灌注12h组、MCAO再灌注24h组、对照组
1.2方法
参考Longa 法同时加以改进。注射1%戊巴比妥钠以麻醉大鼠,颈正切口约1.5-2cm,分离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颈内动脉(ICA),CCA近心端用动脉夹夹紧,用直径0.22mm的尼龙线在ICA上套上,提起,拉往大鼠左侧,?闭ICA。结扎ECA近心端和远心端,并在其中间剪断。用直径0.22mm尼龙线自ECA插入至颅内18-19mm。结扎颈外动脉开口,同时移去CCA动脉夹,2h后拉出尼龙线至ECA,恢复大脑中动脉的供血,再分别灌注1h、12h、24h
1.3模型判定
手术麻醉清醒后(除对照组外)大鼠左侧肢体瘫痪且站立不稳,同时提尾时向一侧转圈,如无上述现象发生,则视为MCAO模型制作失败
1.4主要观察指标
1.4.1根据Garcia[2]判定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1.4.2组织学特征:取大鼠大脑做石蜡切片,HE染色,并用光镜观察
1.4.3脑含水量:脑后枕顶叶皮质约100mg(湿重),于100℃烘干24h(干重),含水量=)1-干重/湿重)*100%
1.4.4采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凋亡细胞数即高倍镜下7个视野内的阳性细胞(呈棕褐色颗粒)的平均数
1.5统计学处理
用t检验处理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各组组织学变化及脑含水量、细胞凋亡数对比,详见表1
表1各组组织学变化及脑含水量、细胞凋亡数对比(x±s)
对照组与再灌注1h组之间、再灌注12h、再灌注24h之间的细胞凋亡数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且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脑含水量与再灌注1h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与再灌注12h、再灌注24h存在统计学差异
3讨论
Garcia等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及神经元变性或坏死的研究结论表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与脑组织损伤程度相关[2]。实验表明,缺血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对脑组织损伤程度有着不同的影响。同时,实验发现,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有明显的细胞凋亡存在,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损伤有凋亡机制的参与。脑缺血脑组织损伤机制非常复杂,因脑缺血类型复杂同时各作用因子间的相互影响复杂,其机制主要涉及细胞凋亡、自由基损伤、炎症反应、能量代谢障碍等方面
有研究表明,中心坏死区细胞凋亡数较缺血半暗带区少,且再灌注后半暗带区细胞凋亡增多,中心区凋亡减少[3]。因缺血再灌注24h-48h的细胞凋亡最为严重,一般认为,缺血性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包括半暗带细胞凋亡。对于如何保护、挽救凋亡细胞,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昌云,林毅,许国英等.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改良模型的建立[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3,37(4):372-374.
[2]Garcia J H,Wangner S,Liu K F,et al.Neurological deficit and extent of neuronal necrosis attributable to middle cerebeal aryery occlusion in Rats[J].Stroke,1995,26(4):627.
[3]郭玉璞. 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进展和脑梗死的防治建议[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2000,6(2):368-371.
作者简介:庞楠楠 女 满族 1978.3月 籍贯:吉林 职称:中级讲师 学历:大学本科 研究方向:病理学 所属行业 :教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