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山刘仙姑信仰文化解读.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庇山刘仙姑信仰文化解读

庇山刘仙姑信仰文化解读摘 要:刘仙姑信仰是河南中西部山区一个较有影响的民间信仰。文章通过对其信仰的发展过程、祭祀仪式、社会意义等方面的文化解读,试图分析刘仙姑信仰的文化内涵,从中可以了解中原山村民间信仰中人们的精神寄托和归宿,以及他们通过对刘仙姑祭祀的方式构建的信仰秩序 ?关键词:刘仙姑信仰;传说;仪式;文化解读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1)12-0000-01 ?? 庇山位于河南省汝州市的西北部,北部属陵头乡,南部属骑岭乡,最高峰约490米,由2条东北、西南走向,延伸约3000米长的山脊组成。环山有前户、后户、杨楼沟、孟庄、孙庄、山王、大张等自然村。在庇山前后的村落里,在民间信仰方面,除了土地神,山神,龙王等,还有一个影响更大的刘仙姑信仰,通过对刘仙姑信仰的田野调查,认真分析其民间信仰文化的三个层面,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刘仙姑信仰是如何影响当地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发展,同时了解人文神信仰在当地群众生活中的地位 ?一、刘仙姑信仰的物质形态层面: ?笔者在对刘仙姑信仰进行的田野调查过程中,对庇山周边的七个自然村都进行了采访,对更远一点儿的地区,也做了选择性的走访。通过采访知道,当地刘仙姑信仰的影响广泛,几乎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相对村子里土地庙,龙王庙等的香火来说是,刘仙姑信仰的信众和影响都是最大的 ?刘仙姑庙位于庇山的峰巅,前后共有三个殿堂,刘仙姑庙里供奉的主神是刘仙姑。当地群众对刘仙姑的传说有好几种,主要内容基本一致,大意是唐朝时候,刘禹锡到汝州做刺史,庇山地区一直大旱,刘禹锡多次求雨未果,对天承诺,情愿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雨水,解救一方百姓,刘禹锡的做法感动了上天,就下起了大雨,在刘禹锡要兑现自己的诺言的时候,他的女儿抢先跳进了燃起的火堆,替父亲完成了诺言。刘禹锡的女儿死后成了仙,也就是刘仙姑,保佑着当地风调雨顺,老百姓为她修了庙,庙里还供奉着刘禹锡,感谢他在汝州时做了个好官。刘仙姑庙里第一个殿堂是一间平房,前面是香炉,仙姑像前面的供桌上,放着时令水果以及香客们带来的贡品。第二座神殿比第一坐高大,殿里面刘仙姑像下边有好多童男童女形象的泥娃娃,这是专门为求子的人准备的。第三座神殿供奉着刘禹锡,让历史人物和传说中的人物真实的结合在一起 ?在第二座大殿前有各种石碑,多是八十年代以来所立,更早的石碑已经损坏。除了流芳千古的捐助碑外,还有一个是介绍刘仙姑生平的碑文,刘仙姑原名刘秀英,别名聪慧,俗名仙姑,生于818年。834年随父刘禹锡从苏州至汝州。刘禹锡在汝州任职期间,适逢汝州大旱,数年不雨,刘禹锡即于此山峰顶设坛祭天祈雨,由于祈雨不至,自己堆薪欲自焚以表心迹。其女救父心切,推开父亲,扑向火海,此举感动上苍,细雨三天,大旱解除。乡人为了纪念仙姑义烈之举,捐款捐物建塔修祠,每逢清明前往祭奠者数以万人,香火极盛。碑文上没有记载刘仙姑成仙的事情,但在刘仙姑的传说中,她舍身救父后就被赋予了神性,在当地的群众中代代传承,信仰也渐渐行成,这也正像乌丙安指出的“传说学对民间信仰中那些渲染的奇异事象部分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它可以找到人民意识中那些原始思维与原始信仰的传承因素,解剖传说的内容,透视其性质,并了解这些奇异现象背后的民众心理愿望。”?①刘仙姑传说演变为信仰就具有一定的群众心理意愿。从救父的孝心,为民牺牲的悲悯之心,这些都构成了刘仙姑在民间被赋予神性的心理基础 ?二、刘仙姑信仰的结构性层面: ?这个方面主要是在刘仙姑信仰中所举行的仪式,以及举行仪式的人。庙里日常工作的是附近山下村子里的中老年妇女。据她们自己说,现在很习惯在这上边生活,尽管吃水要从山下拉上来,但是在家的时候,身体会有不舒服的情况,在这儿,身子骨是越来越好。仙姑庙祭祀最隆重的仪式就是清明节的“过桥”。“过桥”前一天已经请专门的人员看好了开始时辰,清明节这天,大家在准备好的地方集合,打头的是刘仙姑庙的住持,穿着黄缎衣,头带道冠。手执一块木板,上面刻着对仙姑的膜拜之辞。后面是三个有名望的人执着高香,再后面就是五条五十米长,一米宽的各色绸缎,每个绸缎下面都站满了前来进香的人,双手高举,将绸缎举得很高,同时又很平整,颜色依次是黄色、红色、紫色、蓝色、绿色。开始“过桥”时,铜锣敲响,唢呐齐鸣。住持带着所有参加“过桥”仪式的人员,依次绕刘仙姑庙各个殿堂走一遍。最后停留在第一个主殿。因为参加的人很多,往往住持停住的时候,后面的人还在老远的地方行走。走在缎子下面的人都是带着一脸的虔诚。他们自己说,刘仙姑是能看到他们这些举动的,通过这个仪式可以让刘仙姑知道他们对刘仙姑的敬畏和膜拜,以此可以保佑他们全家健康平安。有些人还在下面不停地念叨着自己的姓名、住址,以及祈求刘仙姑保佑的具体内容。整个仪式要进行一个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