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100年前,1907年6月的一个傍晚,满载24箱经卷和5箱佛画的一支驼马队悄然离开敦煌。
带队的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志得意满。区区数十块银两的代价,就令他一夜之间名噪英伦三岛。
100年后的2007年,5月17日至19日,“纪念敦煌学100周年国际学术大会(1907~2007)”如期在伦敦召开,会议主办方借此纪念斯坦因中亚考古100年。
这一所谓的“纪念”行为,立即遭到与会中国学者的反对。中国学者奋起反驳:1907年斯坦因的盗取,是敦煌文物向国外流散的起始点,而不是敦煌文物发现和敦煌学研究的起始点,以此界定敦煌学百年没有认同性,岂不耻哉!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正是中华民族的水深火热时期,从两次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签订,无论是仕宦官绅还是平民百姓,都能够深深感受到时代带给中国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的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政治、军事,而文化上的苦痛其实要远远大于其他方面。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敦煌文书的流失,是中国文物流失的一个代表和缩影。而百年敦煌文书的沧桑史,折射着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的百年历史。
站在百年的门槛上,回望历史,回到记忆深处,回望历史人物,回到历史细节,我们不禁感叹,“国运兴,则学运兴”。
1900年6月22日,王圆箓揭开了藏经洞这个秘密。王道士的墓志上是这样写的:“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洞,豁然开朗,内藏唐经万卷,古物多名,见者多为奇观,闻者传为神物。”
这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作为一个虔诚的信徒,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已倾颓的庙宇(即藏经洞)的修复工作中,力图使它恢复昔日的辉煌。诚然,王道士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无所知,他仅仅知道经卷是极珍贵的东西,却无从取舍它们各自价值的大小,但他却为此奔波劳碌。
他首先徒步行走50里,赶往县城去找敦煌县令严泽,并奉送了取自于藏经洞的两卷经文。王道士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引起这位官老爷的重视。可惜的是这位姓严的知县不学无术,只不过把这两卷经文视作两张发黄的废纸而已。王道士只好碰壁而返。
1902年,也就是发现藏经洞的第三年,敦煌又来了一位新知县汪宗翰。汪知县是位进土,对金石学也很有研究。王道士把希望寄托在这位有学问的知县身上,企盼着他能解决好藏经洞的保护问题。王道士再次登上了“三宝殿”,向汪知县报告了藏经洞的情况。汪知县当即带了一批人马,亲去莫高窟察看,并顺手拣得几卷经文带走。可叹的是这位汪知县仅仅留下一句话,让王道士就地保存,看好藏经洞。从此再无下文。
两次找知县没有结果,王圆箓仍不甘心。于是,他又从藏经洞中挑拣了两箱经卷,赶着毛驴奔赴肃州(酒泉)。他风餐露宿,单枪匹马,冒着狼吃匪抢的危险,行程800多里,才到达目的地,找到了时任安肃兵备道的道台廷栋。这位廷栋大人称得上是个有学问的人,他倒是仔仔细细地看了,但他既未估量这些文物究竟有多么大的价值,也没有考虑如何保护藏经洞,只不过是从书法的欣赏角度浏览了一番,最后得出结论:经卷上的字不如他的书法好,就此了事。王道士一次次苦口婆心的求助,完全是在对牛弹琴。
几年后,时任甘肃学政的著名金石学家叶昌炽,通过汪县令奉送的少量藏经洞文物、拓片,进行了准确地考证,认识到了这批文物的价值,并充实了他的《语石》。但省府要保管这批文物,光运费需花几千两银子,只好作罢。他口喻汪宗翰,让王道士就地封存。于是乎,各级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把管理、保护的责任一推了之。
万般无奈,王道士又斗胆写了“上禀当朝天恩活佛慈禧太后”的密报,但在“庚子事变”、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朝廷岌岌可危的情形下会有什么结果呢?
最后才导致了文物流失的悲剧。
可以说,敦煌的惨剧不是那些野心勃勃的侵略者们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那个时代造成了这个无法弥补的悲剧。而人们总是把不负责的把这一切都归咎在这个不拿朝廷一分钱俸禄,靠化缘维持生计的道士身上!
1909年,北京六国饭店。伯希和向中国学界名流讲述了敦煌藏经洞的情况,终于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想尽办法把经书运回北京。
但是这8000卷文书从敦煌运到北京,一路上多灾多难。甘肃境内的地方官绅热衷盗窃,导致一路不少经卷流失。劫后残余的敦煌文书运至北京也不是一帆风顺,藏书大家李盛铎,学界名流刘廷琛、方而谦等人监守自盗,把选出的精品收入自家书房。为了怕缺了件数,被人发现,竟将较长的卷子一撕为二充数。
“文革”期间,查“四旧”抄出来毁掉的经卷到底有多少,没人说得清。国人损毁、流失藏品的数量和面貌已经成了永远不可知的谜。
敦煌已经伤痕累累,经书的外流导致敦煌学研究的困难重重。而这一切的一切,只源于国人的愚蠢,与时代的无奈。
1981年,日本学者藤枝晃在中国讲学时,曾直截了当地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
这句话,刺痛了许许多多的中国人。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其发见之佳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考核试题及答案(含抗菌药物).docx VIP
- 血液透析耗材业化建设环评报告.pdf VIP
- 《智能网联汽车高快速路测试技术规范》DB31T 1566-2025.docx VIP
- I如何设置WiFi密码才不会被WiFi万能钥匙破解.doc VIP
-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大全+经典题型(含答案).pdf VIP
-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pdf VIP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开发指南.pptx VIP
- 慢性肾功能不全护理查房.pptx VIP
- 2025年国培卫健、粤医云2月份基层护理培训项目考核答案(全).docx VIP
- 2025年宜昌市秭归县公开招聘5名社区专职工作人员 (网格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