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程砚秋京剧表演艺术中融入异域风情美.docVIP

论程砚秋京剧表演艺术中融入异域风情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程砚秋京剧表演艺术中融入异域风情美

论程砚秋京剧表演艺术中融入异域风情美摘 要:1932年程砚秋到欧洲考察一年,目的是“到西方考察剧学,作为改良戏剧的参考”,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将西方的舞台精华融入京剧表演中,广采博收,融会贯通,遵循京剧艺术的规律,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京剧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艺术。在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可以感受到异域的风情美 关键词:程砚秋,京剧表演,异域风情美,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I20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216-01 香港当代文化中心总监,著名的戏剧艺术家荣念曾先生认为欣赏程砚秋,不单是因为程氏的唱功或舞台技巧出色,而是程砚秋敢于为传统戏曲注入新元素,跨越文化的界限,及对文化发展的前瞻,对文化交流工作的视野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努力。[1] 荣念曾先生认为,除了程砚秋,梅兰芳在京剧史上占有另一个重要席位,不过后者并不能像程氏一样,具备对文化发展的前瞻。与梅兰芳 1930 年去美国演出把中国戏剧介绍给西方世界不同,1932年程砚秋在他的事业黄金时期,毅然到欧洲法、英、德、意与瑞士等国考察一年,目的是“到西方考察剧学,作为改良戏剧的参考”,[2]程砚秋回国后出版了《赴欧洲考察戏曲音乐报告书》,大胆吸收西方舞台演出可能成为中国戏曲所用的长处,带来了不少革新,更重新思量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方向 程砚秋所有京剧改革的实践, 都是使京剧 “摩登化”,而没有突破传统京剧的底线。1934年10月25日,程砚秋与俞振飞献演新排悲剧《春闺梦》于中和戏院。据报载:“此剧…衬以灯光变幻,布景新奇,于新旧过渡中之舞台上,力求现代化,开创旧剧之新纪元。”[3] 1938年1月19日,程砚秋率秋声社演出《文姬归汉》一剧于北平新新大戏院。在这次演出中,他发明的银灰底色绘黑蓝云龙新式舞台大幕首次正式启用。1939年4月,他在排演新戏《燕子笺》时,还尝试在化妆方面有所创新。[4] 《三六九画报》对其在舞台方面上的创新表示赞赏:纱屏――程砚秋演剧时不用手胶,改用纱帐,竖立台上,所绘极幽素文雅,精美细致,此又砚秋以其聪敏之智力,参西洋戏剧而发明改善处也,北虽小节,足见砚秋之思想超群,即觉旧式幔帐之凡俗落伍矣。隐幕――砚秋创造隐幕,使锣鼓手、琴师等皆于幕内奏乐,以使舞台纯洁化……另外程砚秋还废除了“饮场”这一业界陋习,即演员在台上喝水,影响唱作精粹以及全剧之精神。[5] 在音乐方面,程砚秋除了将西洋音乐融入中国戏曲之外,更提倡以弦乐为主。传统的京剧以敲击乐及弦乐为伴奏,但敲击乐往往会破坏整个剧情的气氛,故他逐步在戏曲中加入更多弦乐。1942年,在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春闺梦》时,就试用小提琴伴奏,结果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另外,演现代戏、加入现代舞元素等,在当时来说均极为革新,富有实验性。[6]在他的集大成之作《锁麟囊》中灵活运用了好莱坞明星麦克唐娜在《凤求凰》中的歌唱腔调,这种创造性地将欧洲歌曲和梅花大鼓的旋律引人京剧,获得了高度美誉 在吸取外国舞台灯光处理的方法上,程砚秋借鉴德国《无穷生死路》中采用的暗淡灯光,成功的烘托了《荒山泪》、《春闺梦》的舞台氛围,也展现了异国风情之美。另外还有《女儿心》中芭蕾舞蹈的借鉴等 在表情上,《三六九画报》上这样评价过:程之表情,尤称独到,他曾到欧洲考察过西洋戏剧,采取了欧剧的特长,所谓“内心表演”,来应用到国剧上,尤其他演悲剧的时候,更能展其所长将剧中人种种悲愤,忧郁,凄怨,苦闷……心情,都能很深刻的表现出来,使观众由刺激感动而引起人类的同情心,这正是他成功的最高峰![7] 在继承前辈所积累的艺术资源和艺术经验的基础上,程砚秋广采博收,融会贯通,遵循京剧艺术的规律,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京剧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艺术。他对西方艺术的吸收也使得他的舞台表演更加成熟和现代化,不管是整体舞台的借鉴,或是灯光、布景、化妆等等的借鉴。我们在他的舞台表演中可以感觉到一股新鲜的异域风情 程砚秋异于同辈,不是因为他独特的艺术理念,而是他身上蕴含的一种在其他伶人所不具备的学者人格。程砚秋既无“歌郎”污史,又无伶人的不良嗜好,而且“四大名旦”中只有程的子女无一克绍箕裘,纷纷接受了高等教育,程砚秋的人生取向可见一斑。与他合作多年的编剧翁偶虹回忆起与程初晤的情景说道,“我感到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在我还认识不多的名演员中,他似乎不像是位演员,而更像是一位学者。”[8] 艺术和学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靠身体的传承,后者靠思想的延续。余叔岩撰写京剧音韵专著,开启了伶人治学的先河,程砚秋步武其后,尝试将表演技艺进行理论化的探索。程砚秋自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戏剧的文章,既有表演艺术的理论化梳理,也有戏剧观和心路历程的剖析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