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北羊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陕北羊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摘要]羊在陕北人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陕北羊文化可以说是陕北民俗文化中的奇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陕北文化重要的审美特质和精神内涵。从民俗学的视角,对植根于陕北人农副业生产、饮食习俗、民间祭祀、人际交往和陕北民歌中的羊文化的表现与内涵进行考察和阐释,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陕北人的“羊情结”,以及把握与羊文化相关的非遗保护向度
[关键词]羊;领牲;陕北民歌;放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39(2011)03-0043-5
在陕北,羊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渗透--到吃、住、穿以及民间信仰之中,人们养羊子、吃羊肉、穿羊皮、铺毛毡、打平伙、送羊礼、唱羊歌,还把羊作为祭祀品……羊是财源,是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文化意象,深深扎根于陕北大地。对陕北羊文化进行民俗学考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陕北人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浓厚的“羊情结”
一、拦羊站羊一一农民的生财之道
陕北一地,地上贫瘠,地下矿藏丰富,习惯上人们把陕北的资源概括为“羊、煤、土、气”,尽管在现代社会里煤炭、高岭土、天然气是发展工业的重要能源与矿物,可是陕北人还是把羊子这一农业经济的产品放在第一位,一方面说明陕北羊子存栏量较大,另一面则表明羊子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曾经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有人在陕北见到一个放羊娃,问放羊是为了什么?放羊娃回答是为了挣钱。挣钱干什么?找老婆。找老婆为什么?回答是生娃娃。那么生娃娃又是为了什么?答,放羊。尽管不乏嘲弄的意味,但是在过去,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陕北人生活的某种写照。有人以养羊来贴补家用,还有人则专门以养羊为生
陕北养羊有两种形式,一是栈羊,也叫“站羊”。“栈羊”的意思是用围栏把羊圈起来,而“站羊”则是让羊站在圈里来养。母羊下羔后,要是“母子”(母羊)就留着直接养,等长大了,就是羊下羊,一代一代地繁殖可以扩大养殖规模。要是母羊下羔,羊羔是公的,大多数是要骟了,骟了后的羊羔被称为“羯子”。若是圈养,主要依靠夏秋的青草、树梢。没有青草的时候,谷草、玉米秸秆、豆荚之类都是喂养的好饲料,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喂点“颗子”(粮食),可以迅速增肥。由于栈羊无需到山里放出去吃草,所以一般来讲,这样的羊育肥快,饲养的时间短,所以肉质嫩而鲜美,尤其是“站山羊羯子”,那是羊肉里的顶级品之一
第二种养羊的方式是放养,如果一户人家养的羊较多,就独立成群,其他人家的母羊寄养在羊群中,称之为“捎羊”,目的是利用羊群里的公羊进行交配。放羊在陕北叫做“拦羊”或者“荡羊”,放羊在过去被认为农事活动中比较悠闲的职业,俗话讲“二八月拦羊顶做官哩”。当然这“官”做得好不好要看放羊者的能力,长期以来,人们总结出许多丰富的放羊“秘诀与心得”:
四季放牧法:
春季早放早回,拦头羊、等后羊,多在背呱放干草;夏季迟放迟回,流动放、争三饱,晌午注意晒卧好;秋季迟放早回,免吃露水霜冰草,保证坐好羊底膘;冬季早放早回,走沟湾、避风寒,出入圈舍防挤压
四季放牧法总结的是四季之中放羊的时间安排和地点选择。此外还有其它的放牧法,着重强调的是技巧
一条鞭放牧法:
牧人在前,拦头羊,让羊群排起横队,形如“一条鞭”。这种放牧法,状羊不能抢先,乏羊不至于掉队
满天星放牧法:
羊群进入比较宽阔的草地以后,为了防止羊群受蚊蝇侵扰而不吃草,拦羊者将羊群驱散,任由自由觅食,状似满天星
一张弓放牧法:
在起伏不平的牧地,为了更好地驾驭羊群,牧人在前,放两边,拦中间,羊群形似弯弓
除了放牧方法以外,放羊者还在每年正月初一或者初二第一次赶羊出行之前,先要选择一定的方位点香、祭奠、燃放鞭炮。行此仪式后方可自由放牧,以期大羊无病,小羔旺盛
封山禁牧以来,农民这一传统的“拦羊”职业基本上趋于消逝了不过农民大都以“栈羊”代替了“拦羊”,依然养羊发“羊财”
二、生活与羊一―百姓的吃穿用度
羊是陕北人居家生活必不可少之物,除了吃羊肉之外,人们还穿羊皮、铺毛毡
吃羊肉:
陕北人爱吃羊肉,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陕北养羊多,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过去“有余之家,必先饮酒食羊肉”(乾隆《府谷县志》)。而大多数陕北人“居则挖土为窑,衣则羊裘,食惟羊肉”(《陕西怀远县志》)。在陕北鲜见将羊肉切成小块买卖的,要么是整羊,要么按照羊的四肢分为四大块,所以被称为陕北―大怪,“羊肉安件不零卖”
陕北人嗜好吃羊肉还有第二个原因,那就是陕北的羊肉好吃。从原材料上讲,黄土高原沟壑之间成长的山羊,生陛好动,活动量大,又能吃到一种俗称“百里香”的地椒草。因此山羊肉肉质鲜美,脂肪含量少,食用时香而不膻,肥而不腻。从烹制手段上讲,大块熬炖,大盘盛装,断生即食,口味偏咸,具有蒙古风味特色,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