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渊明诗歌意象文学本原观探源
陶渊明诗歌意象文学本原观探源摘要 本文通过对陶诗意象的分类梳理,从意象的角度展现了陶渊明的性情,并阶段性地理清了中国诗学的演化轨迹。从文学本原上看,陶诗意象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学从“诗言志”向“诗言情性”的转变
关键词:陶渊明 意象 诗学 情志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我们都知道,“诗言志”和“诗缘情”均属古代诗学传统中的奠基性命题,它们提供了诗歌活动得以成立的根据,“情志”因此便成为诗歌创作的本原。但“情志”自身还不是诗,作为深藏于诗人内心的思想感受,要想让“情志”呈现为可供观照和传达的对象,必须赋以“物化”的形态,也就是使之转化为“意象”;“意象”通过语言文字的载体而得到表现,便成为了诗。这样看来,“情志”虽然是诗歌生命的内在灵魂,但“意象”才是诗歌生命的实体;假如离开了这一实体,也就无所谓诗了。这也正是古今中外的诗学传统都要关注“意象”的缘由。当然,它也是本文要从意象的独特视角来探寻陶渊明内心世界的缘由,并以此展现陶渊明的性情
一 陶诗意象的分类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强烈的概括性,即我们能通过意象体会到其中的某种内涵,却不能加以精确的量化或数字化。我们结合陶诗意象的来源和意蕴,对陶渊明的125首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作了粗略的分类,具体如下:
田园意象。如桑、麻、榆、柳、草屋、豆、苗、草、山泽、林、竹、丘垅、园林、新葵、桃源等。例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归园田居》其二),“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于王抚军座送客》),“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
人格意象。如鱼、鸥、酒、松、菊、鹤、孤云、鸟(飞鸟、高鸟、失群鸟、众鸟)、孤舟、幽兰、琴、白日、素月、高霞、丹木、黄花、白玉、蓬蒿、瑾瑜等。例如:“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答庞参军》),“秋菊有佳色, 露掇其英”(《饮酒》其七),“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饮酒》其八)
自然意象。如风(长风、劲风、悲风、融风)、雨、重云、客舟、穷湖、秋草、秋月、霜露、霜雪等。例如:“重云蔽白日,闲雨纷微微”(《和胡西曹示顾贼曹》),“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于王抚军座送客》),“凯风负我心,戢?守穷湖”(《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文化意象。如首阳山、易水、黔娄、精卫鸟、刑天、荆轲、莱妇、袁安、阮公、黄子廉、疏广、疏受、长沮、桀溺、荷 翁、夸父等。例如:“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拟古》其八),“遥谢荷 翁,聊得从君栖”(《丙辰岁八月中于下?田舍获》),“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读山海经》其九),“袁安困积雪,邈然不可干”(《咏贫士》其五)
二 陶诗意象所体现的陶渊明性情
意象既然成为诗人情志的载体,我们当然也就能从陶诗笔下的田园意象、人格意象、自然意象、文化意象中解读出陶渊明的性情
1 田园意象体现了陶渊明淡泊宁静的性情
陶渊明曾经在《命子》诗中赞美他的父亲说:“於皇仁考,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冥兹愠喜。”这是说他父亲生活很淡泊,虽然做过官,但把做不做官看得很平常,没有高兴或懊丧的神色。可能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在陶渊明性情中也有淡泊宁静的一面。陶渊明一生曾五仕五隐,他由多次仕宦的经历感觉到自己在仕途上不会有所发展,于是便将田园生活作为个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同时创作了许多描绘田园理想的诗,如《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诗并记》等。不仅如此,他还为我们描绘了他的理想“家园(田园)”,那就是他在《桃花源诗并记》中所描绘的“桃花源世界”。读过陶集的人都能看出,其实陶渊明所追求的理想之境并没有过多的物质需求,他只需要能够“足腹”便可以;并且他一向都认为人生而必死,所以他对待生命的态度则是委运任化,并不希企长生不死。通俗地说,陶渊明心中的理想之境实质是偏重于精神的恬淡自然。因此,如桑、麻、榆、柳、草屋、豆、苗、山泽等田园意象便代表了诗人理想的精神家园。这些田园意象在陶诗中并不是分散的罗列,而是整体构成一种宁静的田园意境。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归园田居五首》之一),读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生动逼真而富有立体感的田园风光图,听到了一支悠然古朴而充满诗意的乡村牧歌,给人一种格外和谐的自然美的享受,也呈现出作者闲散恬适的心态。从中我们分明看出了陶渊明“性本爱丘山”的宁静淡泊的性情
2 人格意象体现了陶渊明的清高、孤傲性情
生活在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