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鹤峰县婚丧嫁娶习俗用语
鹤峰县婚丧嫁娶习俗用语【摘要】方言与民俗都是体现地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几乎每一种民俗都伴有一定的方言词语,而每一个方言词语都可能反映一定的民俗。本文通过对鹤峰县婚丧嫁娶习俗的了解,挖掘其独特地方方言
【关键词】婚嫁习俗 丧葬习俗 地方俗语
从古到今,婚丧嫁娶都是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偏僻的土家山区人们十分重视婚丧嫁娶,称之为”红白喜事”。虽然各民族的习俗有相同的地方,但土家人仍然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习俗语言
一 、婚姻
提亲。订婚之前提亲:如果男女双方有意,则由男方请媒人到女房家去“进话”,“
如有议婚着,请凭媒妁,两家通知明白,必各情愿,然后行聘。”(《鹤峰县志#8226;文告》乾隆本)提亲讨口气,女方如许约,称之为“放话”就约定男家“看廊场”,叫做“过门”,男家要给女方一些见面礼,叫做“打发”,如果女方收了“打发”。则表示看后满意,男方即准备到女家去行“认亲礼”正式提亲
订婚。在男女双方商定日期后,男方要到女方家去“讨红庚”或“讨八字”,“惟庚书,女男二家俱不可少。”(《鹤峰县志#8226;文告》乾隆本)由男方备下礼物,名曰“台盒”,将男方的姓名出生年月日时,即所谓的“八字”写与红纸上,叫做“庚书”,“庚书许各用红全议和,男家书写第几男,某年月时生。全面写庚书二字。”(《鹤峰县志#8226;文告》乾隆本)由媒人领着台盒去到女家,女家也用同样的格式写上生辰八字,叫做“对八字”
认亲。女方先提供女方亲戚的姓名辈分及送礼的等级,然后由男方准备“信”(肉)、“茶食”(酒,面条,果饼),由长辈哥嫂的陪同下,由媒人领头,将礼品装在“托盘”里到女家去,女家则六亲聚会,备办宴席,红烛高照。每人将托盘打开,逐一介绍亲戚的辈分称呼,依次送礼,男女即依次呼出伯叔姨舅。这就是“认亲”了。女方的亲戚也要给男方一些礼物,表示对这场婚事的赞同。自此,结婚前逢年过节,男方都要到女方家朝拜,俗成 “朝月”“每逢年节,男家必多备猪腿酒盒,于女家户族母舅外戚遍送,名曰朝月” (《鹤峰县志#8226;文告》乾隆本)
求喜。“将娶前数月报吉,谓之求喜。”(《容美土司史料汇编》)婚事订下后,男女双方开始积极准备结婚彩礼和出嫁的嫁妆。男方则首先到女方家去征求意见,叫做“求喜”.如女方同意嫁,就由男方请人看日子叫做看“喜期”,并将定婚“期单”送到女家。这个日子叫“过期会”,一经确定,即不容改变
上红。喜期前两天,男方要请一位善于辞令,享有威望的人当“都管”,主持喜期全部事宜。还要接媒人和“迎台师”(即吹唢呐的乐师)。并向媒人献上红布一块,为“迎台师,”披红挂彩,谓之“上红”
过礼。“前数月纳彩,谓之过礼。” (《容美土司史料汇编》)在婚期头一天或当天上午,男方要将迎娶的彩礼和为女方亲戚准备的礼物,备成礼盒,由媒人、都管、迎台师、迎亲客等一干人马,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到女家去,到后将礼盒置于堂屋中央,名曰“装盒”,于是女家的“朝堂”先生及亲戚亦迎上来,开始一场约定俗成的礼仪程序
迎亲。也叫“接亲”, “及期,男家请每人及媒人妇至女家迎亲谓之接亲。” (《容美土司史料汇编》)喜期第二天,男方由“都管”带领娶亲队伍去女家“迎亲”。此时,女家将大门关上,仅留一缝,女家的“朝堂”先生与男方的“路都管”于大门外一问一答,互相盘诘,然后打开中堂,鼓乐齐鸣,鞭炮响彻
发亲。“迎亲”队伍酒宴后,即将“妆奁”即嫁妆“届期如女家备有妆奁,先送男家。”(《鹤峰县志#8226;文告》乾隆本)早期女方置办的“嫁奁”都是在正式婚期前送往男方家,后变为迎亲出嫁的当天随带。。嫁妆缠好移至屋外,新娘在“后族”(娘家亲朋好友)陪同下拜别爹娘上路。“八仙”(即唢呐)为前导,新娘在后
拗礼。娶亲途中,每逢翻山越岭,涉水过桥,旧时是抬嫁妆的人往往停下不走,现今为男方的好友在娶亲队伍的最前面拦路,这时,新娘的“后族”必须装烟敬糖,道声辛苦,为之“拗礼”
拜堂。新娘到婆家后,男方门前要点一堆火,迎亲队伍从火上跨过,叫“拦车马”,亦曰“回神”。 田泰斗竹枝词“回神暂住七香车,米粒声声响轿纱;我替广寒子怯,惊心已入小郎家。”(《容美土司史料汇编》)新娘在大门坎上蹬三脚,表示通报了男家的老祖宗。拜堂时有“傲拜”的习俗,即拜堂夫妇拜堂时,抢占堂屋中脉(子午线),同时,新娘新郎拜堂后要尽快站起来,直奔新房,抢先坐在床上,叫做“奔床”。坐房的规矩是男左女右,以正中为界。据说抢占与否,涉及到未来男女双方在家庭中的地位
回门。婚后的第三天,新郎新娘回娘家看父母。“成婚三日后,新郎同新妇归宁父母,谓之回门,亦有一月始回门者。”(《容美土司史料汇编》)田泰斗竹枝词“茶礼安排笑语温,三朝梳洗共回门;新郎影落新娘后,阿母遥看拭泪痕。”(《容美土司史料汇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