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念奴娇赤壁怀古经典公开课 3
苏轼作品 苏轼,字_______号 ______,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 ,________时期文学家,_________ 之一。与父_____﹑弟______合称为“三苏”。 诗歌方面和 ______ 并称______”,词方面和 ______ 并称“______”。 书法方面和______ _____ _____并称“宋四家”。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写道:“他从监狱里走来,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犯的身份走来,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一路上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一路走来了黄州……”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捕下狱,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最后,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1082年,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同时期还写了前后《赤壁赋》,在必修一我们学过前《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基础积累 1、千古风流人物。 2、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3、卷起千堆雪。 4、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5、故国神游。 6、一樽还酹江月。 1、优秀、杰出 2、人们说,那里是 3、浪花 4、战船 5、在想象游历 6、祭奠时把酒浇在地上或水上。 1、通假字:一尊还酹江月 2、古今异义: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古义:长江 今义:流量较大的河流 3、词类活用: 羽扇纶巾:名词作动词,拿着羽扇,戴着纶巾人。 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像灰那样,像烟那样。 4、文言句式: 多情应笑我: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应笑我多情。 1、全班思考讨论: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本词的上片中,你认为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课文结构 精彩鉴赏 示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立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一望无际的江面上涌起了千万堆奔腾澎湃的雪浪。(先解释内容,再分析评价)这是何等壮观的奇景呀!寥寥几句,就把读者带入一个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这几句描写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想象,表面是在写黄州赤壁的景色,实则是在描绘作者心中那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古战场。 2、思考: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运用哪些手法)?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苏轼在黄州生活概况 苏轼出狱后被贬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 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当时他已45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 3、下片主要写词人的回忆和感慨,他忆的是什么?慨的是什么? 4、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作者从几个方面将周瑜与自己进行比较? 上阕注重写景,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 《念奴娇》一词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如上半阕对赤壁的描写和赞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下半阕刻画周瑜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最后借“一樽还酹江月”表达自己的感慨。全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 探究一:“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句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我安慰,比较达观;另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你认为那一种是对的?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 2、请以“我心目中的苏轼”为题, 写一篇300字的文章。 (可参考《赤壁赋》及其他文章) * * 1.齐读上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50709-2011 钢铁企业管道支架设计规范.pdf VIP
- 压力性损伤护理与管理能力提升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docx VIP
- 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洞察及研究.docx VIP
- 三位一体煅烧炉生产无水氟化铝工艺说明 .pdf VIP
- 卵巢囊肿蒂扭转急诊护理查房.pptx VIP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PPT课件.ppt VIP
- 2025年航空货运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docx
- 初中八年级全套体育教案(共36课).docx VIP
- 50045 GBJ45-8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pdf VIP
- 股市主力操盘盘 口摩斯密码(原创内容,侵权必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