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限元分析与程序设计第一讲5
1.2.4 有限元分析成功关键技术 前处理 几何建模 材料属性和单元选择 网格划分 求解器 选择求解方法 施加边界载荷 求解设置 后处理 通用后处理 时间历程后处理 设计分析…… 材料本构关系 仿真力学模型 解算器选择和设置 结果致效分析 用离散单元组成的系统模拟连续系统;或者说是用一系列线弹性力学模型近似模拟非线性力学模型; 用一系列的线性方程组求解代替复杂的偏微分方程组求解。 1.2.5 有限元的本质 弹性力学基本理论至关重要,是有限元分析的基础 * 2.1.6 虚功原理----用于弹性体平衡力系 虚功方程(2-16)是按刚体的情况得出的,即假设图1-8的杠杆是绝对刚性,没有任何的变形,因而在方程(2-15)或(2-16)中没有内功项出现,而只有外功项。 将虚功原理用于弹性变形时,总功W要包括外力功(T)和内力功(U)两部分,即: W = T - U ;内力功(-U)前面有一负号,是由于弹性体在变形过程中,内力是克服变形而产生的,所有内力的方向总是与变形的方向相反,所以内力功取负值。 2.1.6 虚功原理----用于弹性体平衡力系 根据虚功原理,总功等于零得: T - U = 0 外力虚功 T = 内力虚功 U 弹性力学中的虚功原理可表达为:在外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弹性体,如果发生了虚位移,那么所有的外力在虚位移上的虚功(外力功)等于整个弹性体内应力在虚应变上的虚功(内力虚功)。 i点外力分量 j点外力分量 外力分量用 表示;引起的应力分量用 表示 2.1.6 虚功原理----用于弹性体平衡力系 假设i,j发生了虚位移 虚位移分量为 用 表示;引起的虚应变分量用 表示 2.1.6 虚功原理----用于弹性体平衡力系 在虚位移发生时,外力在虚位移上的虚功是: 式中 是 的转置矩阵。 同样,在虚位移发生时,在弹性体微元的单位体积内,应力在虚应变上的虚功是: 因此,在整个弹性体内,应力在虚应变上的虚功是: 根据虚功原理得到: 这就是弹性变形体的虚功方程,它通过虚位移和虚应变表明外力与应力之间的关系。 2.1.6 虚功原理----用于弹性体平衡力系 2.1.7 最小势能原理 在有限元的理论中,最小势能原理是在所有满足给定边界条件的位移时,满足平衡微分方程的所有位移变形中,其中使得势能取得最小值的位移变形是真实的位移变形。 或者说:在外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弹性体,由于弹性体发生了变形位移,假设所有的外力在变形位移上所做的功(即外力功)为W,而整个弹性体内所有应力在应变上的变形势能的总和(内力功)为U。整个弹性体中所有各种变形势能U中,最接近W的那个U*一定是最小势能,且是物体的真实位移变形。 2.1.8 两种平面问题 弹性力学可分为空间问题和平面问题,严格地说,任何一个弹性体都是空间物体,一般的外力都是空间力系,因而任何实际问题都是空间问题,都必须考虑所有的位移分量、应变分量和应力分量。但是,如果所考虑的弹性体具有特殊的形状,并且承受的是特殊外力,就有可能把空间问题简化为近似的平面问题,只考虑部分的位移分量、应变分量和应力分量即可。 平面应力问题 平面应变问题 平面应力问题 厚度为t的很薄的均匀板。只在边缘上受到平行于板面且沿厚度不变化的面力,同时,体力也平行于板面且沿厚度不变化。 以薄板的中面为xy面,以垂直于中面的任一直线为Z轴。由于薄板两表面上没有垂直和平行于板面的外力,所以板面上各点均有: 另外由于平板很薄,外力又不沿厚度变化,可认为在整个薄板内各点均有: 于是,在六个应力分量中,只需要研究剩下的平行于XOY平面的三个应力分量,即 ,所以称为平面应力问题。 平面应力问题 应力矩阵(2-2) 可以简化为: 平面应力问题 物理方程(2-10)中后两式可见,这时的剪应变: 由物理方程(1-10)中的第三式可见: 一般 , 并不一定等于零,但可由 及 求得,在分析问题时不必考虑。于是只需要考虑 三个应变分量即可,于是应变矩阵(1-3-2)简化为: 平面应力问题 物理方程(1-10)简化为: 转化成应力分量用应变分量表示的形式: 平面应力问题 将(1-21)式用矩阵方程表示: 它仍然可以简写为: 弹性矩阵[D]则简化为: 平面应力问题 只有 三个应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