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米碳管之改质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奈米碳管之改质研究

奈米碳管之純化與改質研究 摘要 本實驗採用混合酸 (硫酸:硝酸 = 3:1) 對多壁奈米碳管進行純化,然後分別以陽離子界面活性劑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 (HTAB) 及矽烷偶聯劑正辛基三乙氧基矽烷 (OTES) 對奈米碳管進行改質。實驗結果表明,通過混合酸處理能夠使奈米碳管表面擁有較多的羥基 (-OH)和羧基 (-COOH) ,且能增加碳管的比表面積,當純化40min時奈米碳管的比表面積具有最大值,但過度的氧化時間反而會使比表面積降低。以OTES或HTAB對奈米碳管改質,可以有效的提升奈米碳管在二甲苯或水中的分散性,在MOC5與MHC1分散性效果就相當好,過度提高改質劑對碳管之分散性並無積極的提升。 關鍵字:奈米碳管、矽烷偶聯劑、改質、比表面積、分散性 一、前言 1991 年日本NEC 基礎研究所的飯島澄男(Sumio Iijima)博士發現了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並在國際著名的Nature 雜誌上發表其研究報告後,跨入奈米世紀的尖端材料研究熱潮就此展開 [ 1 ] 。 奈米碳管自從1991年被發現以來,,,[ 2-5 ]。化學改質法是使奈米碳管與改質劑之間進行化學反應,1) 酸處理法,透過奈米碳管在硫酸與硝酸的混合物中,加熱回流攪拌,pH值中性得到多壁奈米碳管,使多層奈米碳管擁有豐富的羥基和羧基官能團,提高多層奈米碳管的表面活性和親水性[ 6-7 ],經過硫酸和硝酸混合酸處理的多層奈米碳管,不僅能夠得到乾淨的多層奈米碳管,亦能使多層奈米碳管擁有豐富的羥基和羧基官能團,提高多層奈米碳管的表面活性和親水性,有利於多層奈米碳管進行表面改質 [ 8-10 ]。(2) 以硫酸與雙氧水氧化的方法來引入羧基,透過這個方法得到的產物無須表面活性劑的輔助,直接在水中超音波震盪,就能得到穩定的懸浮液。(3) 層析法是將奈米碳管與不純物利用超音波震盪分散於界面活性劑中,在導流入層析管柱中,依時間不同可以得到不同長度之碳管,此方法之優點能分離出獨立之碳管,但缺點是操作耗時且產量稀少[ 11-13 ]。 奈米碳管獨特的結構決定了其特殊的性質和用途,[ 14-20 ]。在電子器件、複合材料、化學和生物感測器等方面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但由於奈米碳管難溶於有機溶劑及水,,[ 21-31 ]。而一般常用的改質劑可分為界面活性劑與偶聯劑兩大類,界面活性劑為活躍於表面和界面上具有極高的降低表面、界面張力的能力和效率的一類物質;其在一定濃度以上的溶液中能形成分子有序組合體,從而具有一系列應用功能,。偶聯劑是一種分子中含有二種不同化學性質基團的有機化合物,在分子的兩端分別為親有機基團及親無機基團,使得有機物和無機物能透過偶聯劑而相結合,一般常用的偶聯劑有鈦酸酯偶聯劑和矽烷偶聯劑,而本實驗主要以陽離子界面活性劑及矽烷偶聯劑來對奈米碳管作改質。 二、實驗方法 2-1試藥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95%NIHON SHIYAKU REAGENT。 3.硝酸(Nitric Acid,69~71%),試藥級,NIHON SHIYAKU REAGENT。 4.氨水(Ammonia Water,NH328.0%) 試藥級,SHIMAKYU PURE CHEMICALS。 5.異丙醇(Isopropylalchol,99.8%),PANREAC。 6.正辛基三乙氧基矽烷 (Octyltriethoxysilane,96%,OTES)SIGMA-ALDRICH CHEMIE。 7.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Hexadecyltrimethylammanium bromide,99.0%,HTAB),試藥級,Panreac。 2-2儀器設備 12.真空烘箱。 3.超音波震盪器。 4.掃描式電子顯微鏡 (SEM, Jeol 5610)5.傅立葉紅外線光譜分析儀(FT-IR, Bio-Red Digilab FTS-3000) 比表面積及孔徑分佈測定儀(BET-3000)。 2-3 實驗步驟 2-3-1之1.配製混合酸(20%HNO3與20%H2SO4體積比為1︰3)。 2.將奈米碳管加入混合酸至完全覆蓋。 3.在100℃下分別加熱攪拌10、20、40、60、80 min。 4.過濾並以蒸餾水清洗至pH值呈中性。 5.在100℃下烘乾,並將奈米碳管註記為Cn (n=10、20、40、60或80)。 2-3-2以OTES改質奈米碳管之製備 1g的奈米碳管 (C40) 和2.5ml的異丙醇、 2.5ml的2%硫酸與2.5ml的蒸餾水,然後再與不同體積 (2.5、5、10及20ml) 的OTES混合攪拌。 2.將四口玻璃瓶固定於反應槽並裝好攪拌馬達、冷凝管,開始加熱並於70℃下回流攪拌30 min。 3.攪拌完即可過濾,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