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心境障碍病人的护理(浙医高 冯怡).ppt

第9章 心境障碍病人的护理(浙医高 冯怡).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章 心境障碍病人的护理(浙医高 冯怡)

第九章 心境障碍病人的护理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冯怡 【学习目标】 掌握:心境障碍的概念;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 熟悉:心境障碍的临床分类;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 了解:心境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心境障碍的治疗原则。 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心境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运用护理程序对心境障碍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 内容导航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是指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改变(高涨或低落)为基本临床表现,并伴有相应思维和行为异常的一类精神障碍。 多为间歇性病程,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精神活动基本正常,一般预后较好,对社会功能影响较小,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心境障碍主要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双相情感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等类型。 二、流行病学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遗传因素 1.家系研究 群体和家族调查发现,心境障碍患者有家族史者占30%~41.8%,心境障碍患者亲属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10~30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一级亲属的患病率远高于其他亲属,且发病年龄逐代提早,疾病严重程度逐代增加。 2.双生子与寄养子研究 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56.7%,显著高于双卵双生子同病率12.9%。寄养子研究也发现,患有心境障碍的寄养子,其亲生父母患病率为31%,而养父母中只有12%,充分说明遗传因素在心境障碍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 (二)神经生化因素 大量研究资料显示,中枢生物胺类神经递质变化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可能与心境障碍的发生有关。五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被认为与心境障碍的关系最为密切。 (二)神经生化因素 3.多巴胺(DA)假说 该假说认为DA功能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DA功能活动增高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抑郁发作患者尿中DA主要降解产物高香草酸(HVA)水平降低。 4.r-氨基丁酸(GABA)假说 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有研究发现双相障碍患者血浆和脑脊液GABA水平下降。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具有抗躁狂和抗抑郁作用,它们的药理作用与脑内GABA含量的调控有关。 (三)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研究发现,心境障碍患者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HPGH)的功能异常。通过监测血浆皮质醇含量及24小时尿17-羟皮质类固醇的水平,发现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醇分泌过多,提示患者可能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障碍。重症抑郁症患者脑脊液中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增加,提示抑郁发作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异常的基础是CRH分泌过多。 (四)脑电生理变化 睡眠脑电图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睡眠总时数减少,觉醒次数增多,快眼动睡眠(REM)潜伏期缩短,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约30%的心境障碍患者有脑电图(EEG)异常,抑郁发作多倾向于低?频率,而躁狂发作时多为高?频率或出现高幅慢波。 (五)神经影像学改变 CT研究发现,心境障碍患者脑室较正常对照组大,脑室扩大的发生率为12.5%~42%,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的CT异常率无明显差异。MRI发现抑郁发作患者海马、额叶皮质、杏仁核、腹侧纹状体等萎缩。抑郁症患者左额叶局部脑血流量降低,降低程度与抑郁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伴有认知功能缺损的抑郁症患者中,左前扣带回血流量下降,并且比不伴认知缺损的患者更为严重。 (六)社会心理因素 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心境障碍的关系密切,具有易感素质的个体在某些应激性事件或环境因素的促发下容易发病。抑郁发作前92%有突发应激性事件;在最近6个月内有重大应激性事件者,其抑郁发作的危险系数增高6倍。但并非所有遭遇精神创伤或负性生活事件者都发病。因此,社会心理因素是心境障碍的重要诱因。此外,经济状况差、社会地位低下者也易罹患本病。 四、临床表现与分型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心境障碍包括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相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等几个类型。临床上单相躁狂较少见,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DSM-Ⅳ提出只要有躁狂发作就归属双相障碍,认为单相躁狂最后多发展为双相,或是病程中有过轻度抑郁发作而未被发现。但临床上确实有少数患者终生仅为躁狂发作,ICD-10和CCMD-3仍保留单相躁狂发作的分型。 分类(教材) 心境障碍的分类 躁狂发作(depressive episode)的典型症状是“三高”症状,即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意志行为增强,且三者间协调一致,并和周围环境密切联系。可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大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好发季节为春末夏初,发病年龄在30岁左右。一般持续数周到6个月,平均为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