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症状诊断及治疗原则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品课程
急诊医学
(教材)
上海交通大学市六临床医学院
2007.1序
急诊医学及技术与单纯内科急症、单纯外科急症不同,有其独特之处,是一门专科医学。急诊医学包括内、外、妇、儿科急症、创伤急救医学、中毒急救医学、灾难医学等。急诊病人常以急性征兆与症状来就诊,而患者与医生往往不知道患者有某种疾病或疾患。因此,急诊医师诊治病人的途径是从一个或多个症状的鉴别诊断的方式开始,在与病人接触的全过程中,对病人病史采集,阳性体症,阴性体症的检查是急诊临床实践的基础,以指导选择性检查,明确诊断或最大可能诊断,进一步采取紧急治疗措施,优先处理威胁生命的危重情况。不仅在诊断、治疗思维方式、处理模式上不同,而且在医生知识面、技术面、应急处理能力、辩证思维、心理素质方面都有更高要求。急诊处理要快、准、好,一方面要求医生基础医疗知识全面,诊断、鉴别诊断能力强。第二方面要求有科学、优化的急诊处理流程。第三要有娴熟的急救技术。三方面确一不可。
目前教学的不足在于:第一,以专科疾病为教学单元,某专科疾病从发病机制一直讲到诊断治疗,最后是合并急性并发症时急诊处理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局限,不懂逆向思维及发散性思维,在将来的行医过程中,遇到急诊一头雾水,不知从何着手。不容易在短时间内运用归纳、整理、推理、排除等方法来鉴别诊断,造成很大困惑。第二,在临床实践中,急救技术是否早期及时有效实施往往是决定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第三,对于牵涉到多系统疾病,由于牵涉到多个专科,医生往往诊疗困难,顾此失彼。
针对上述问题,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在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的协助下2005年1月已经完成《急救技术》一书,且作为选修课在本科生中教学。由于时间仓促,教材内容编写远远不够完善,仅包含了急救常用技术及现场急救共十四章节,本教材进一步完善更新了原有内容,由于时间仓猝、水平有限错误之处难免,望读者加以批评指正。
封启明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
2007.1目录
第一章 症状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1
第二章 心肺复苏术 40
第三章 气管内插管术 52
第四章 环甲膜穿刺及气管造口术 57
第五章 深静脉穿刺插管术 63
第六章 机械通气 70
第七章 血流动力学监测 80
第八章 血液透析 96
第九章 膀胱留置导尿管、膀胱穿刺 102
第十章 心包腔穿刺术和心包切开引流术 111
第十一章 胸腔穿刺和胸腔闭式引流术 114
第十二章 洗胃术 118
第十三章 临时性心脏起搏 120
第十四章 创伤的现场急救技术 132
第十五章 诊断性腹腔穿刺与腹腔灌洗 151
第一章 症状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一节 发 热
发热(fever)是指人的体温因各种原因超过正常范围,是内科急诊中最常见的症状。一般而言,当腋下、口腔或直肠温度分别超过37℃、37.3℃和37.6℃,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时,可称为发热。体温达37.4~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以上为高热,超过40.6℃为超高热。发热大多由感染引起,其次是肿瘤和结缔组织疾病。
一、诊断思路:
病史
有无受凉、疲劳、外伤、进食不洁食物。
重视流行病学资料,如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来自的地区、发病季节、旅游史、接触传染病史等。
起病缓急。病程长短。
发热的高度、分期和热型。
发热的伴随症状:
⑴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而一般情况良好者多为上呼吸道感染,如伴有胸痛、咳铁锈色痰等多为肺炎。
⑵伴头痛、呕吐、昏迷、惊厥、脑膜刺激症状者,病变多在中枢神经系统。
⑶有腰背部酸痛和尿频、尿急、尿痛者多为泌尿系统感染。
⑷伴恶习、呕吐、腹痛、腹泻可能为急性胃肠炎。
⑸伴黄疸和右上腹痛可能为肝胆系统感染。
⑹伴明显关节痛和关结炎症状须考虑风湿性关结炎或结缔组织疾病。
体格检查
先测血压、呼吸频率、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注意体温于脉搏是否一致,血压是否降低。以及神志情况。
检查面容,皮肤有无黄染和皮疹。
有无淋巴结肿大,肝、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