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之古代农业 09.7.16.ppt

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之古代农业 09.7.16.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之古代农业 09.7.1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知识结构】;体验高考;体验高考;【体验高考】;考点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精耕细作的特点与男耕女织的模式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领先世界,多种经营,是农业经济的补充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不断发展,是农业经济的补充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封建土地制度与维护自然经济的政策 ;1、 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2、汉朝以后, 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 是我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4、隋唐 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犁耕的成熟; 5、春秋战国时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 ;农业;一、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材料分析;材料分析;二.土地制度的演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以私有制为主体) ;★关于均田制认识;4、近代以来反封建土地所有制措施、方案;三.古代水利建设;1.含义:;有利因素: 铁器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 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农民为生存而努力、细致地耕作; 政府的重农政策。; 你认为农业发展的原因一般有哪些?;1、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是基本生产模式,具有分散性(即男耕女织)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3、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 4、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具有落后性 ;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A.小农经济 B.佃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①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产品主要满足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以下各项水利工程,修建于汉朝以前的是 A.龙首渠 B.都江堰 C.漕渠 D.白渠 3.下列各项中,有助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的因素有 ①土地归国家所有 ②以农耕为主的社会经济 ③大量兴建水利工程 ④家庭手工业较为发达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 《 诗经 · 小雅 · 北山 》 材料二:有淳萎篓,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 一 《 诗经 · 小雅 · 大田 》 材料三: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直(按:即使自己在争讼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 《 国语 · 晋语九 》 材料四:季孙欲以田赋(按:按田地收取地租) , 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日:“丘不识也。”一一 《 左传 · 哀公十一年 》 请回答: ( 1 )材料一反映什么制度?从材料中可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何特点? ( 2 )根据材料二,说明井田制的内容 ( 3 )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什么问题? ( 4 )材料四表明了什么问题? ( 5 )以上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发展趋势? ;材料一:铸铁、冶铁示意图; 早期的中国文明发祥于黄土地带。黄土之吸水犹如海绵,黄土的高孔隙型的强毛细管吸收力,能使蕴藏在深层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上升到顶层,为农作物所摄取。因此,黄土具有“自行肥效”的能力。然而,只有在有充足水分时,才能产生这种作用。 ???? 黄土与冲积土的天然肥效的优越性,如果没有水利灌溉系统,就不能发挥出来。但是,一个地区一旦不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